发展生态家禽产业是贵州省产业扶贫战略的重要内容,生态家禽产业是农村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作者对贵州生态家禽发展现状展开研究,分析生态家禽发展的优势及其制约因素,提出贵州生态家禽产业发展定位、措施、机制及完善建议。
关键词:生态家禽,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家禽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实现生态家禽全产业推进、裂变式发展、泉涌式增长,省家禽养殖工作专班对全省生态家禽养殖与经营情况进行了系统调研,结合我省生态家禽发展现状,通过“SWOT”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1贵州省生态家禽产业发展现状
1.1产能及结构调整情况
行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全省家禽存栏达8936.79万羽,出栏5059.08万羽,禽肉产量8.36万t,禽蛋产量7.89万t,同比分别增长3.7%、7.64%、6.36%、1.15%。其中:省内地方优质家禽品种养殖规模增长迅速,养殖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地方特色优势家禽占全省家禽存栏总量比例达43.3%。其中:绿壳蛋鸡存栏1411万羽,绿壳鸡蛋产量达1.1万t,分别占全省的15.79%、13.94%,同比分别增长5.1、9.5个百分点;乌蒙乌骨鸡、瑶鸡等地方优质生态禽存栏2360.77万羽,占全省家禽存栏总量26.42%,同比增长9个百分点。
1.2品种资源及分布情况
我省家禽品种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品质优良。全省共有地方特优家禽品种13个,其中:鸡品种8个,分别为长顺绿壳蛋鸡、矮脚鸡、高脚鸡、黔东南小香鸡、乌蒙乌骨鸡、威宁鸡、竹乡鸡、瑶鸡,目前存栏分别为534.63、5.5、0.8、28.24、25.9、5.3、104.2、25.47万羽,其中长顺绿壳蛋鸡、矮脚鸡已列入全国28个国家级重点保护家禽品种;鸭品种3个,分别为三穗鸭、兴义鸭、中国番鸭,目前存栏分别为210、5、1.5万羽;鹅品种2个,分别为平坝灰鹅、织金白鹅,存栏分别为10、5万羽。本地家禽品种养殖较为分散,除绿壳蛋鸡在全省9个市(州)34个县(区)均有养殖外,其余品种主要养殖于原产地。引进品种主要以具有稳定遗传性状与推广养殖技术成熟的铁脚麻、青脚麻、882、罗曼粉等品种为主,养殖量约为5312.8万羽,产蛋量5.1万t,是我省家禽规模化养殖的主打品种,也是市场供应的主要品种,主要分布集中于黔中、黔北地区。另外,目前我省养殖量较大但尚未进行品种资源认定的有黔画乌鸡、乌蒙凤鸡、纳雍土鸡、松桃绿头野鸭等。
1.3主体培育与引进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肉鸡1~3万羽规模场(户)为1656个,3~5万羽规模场(户)85个,5~10万羽规模场(户)31个,10~50万羽规模场(户)15个,50~100万羽规模场(户)4个,100万羽以上规模场(户)3个。蛋鸡存栏1~5万羽规模场(户)315个,5~10万羽规模场(户)36个,10~50万羽规模场(户)43个,50万羽以上规模场(户)1个。全省共有种禽场41个,正新建或改扩建种禽场56个。通过加强招商引资活动,吸引省外家禽龙头企业入黔发展家禽产业,2017年以来,共引进各类家禽企业53家,如六和集团、北京德青源集团、上海博润、特驱希望等知名企业。同时,加大地方经营主体培育力度,500余家省内企业业务发展迅速,逾1000个农业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专营生态家禽养殖。
1.4市场经营与品牌建设情况
从市场调研信息来看,我省家禽市场总体呈现供不应求,截至2017年6月,周边省份向我省输入活禽为6067万羽,输出活禽1041万羽,其中鸡1032万羽,逆差5026万羽。根据对贵阳市数字化禽蛋配送中心禽数据分析,进入我省的活鸡主要来自云南、广西、陕西、四川、重庆,约占48%。省内主要来源为清镇、惠水、息烽,占比约52%。鸭、鹅主要由广东、湖北、广西进口,占比约92%。品质建设方面,全省现有无公害禽类产地共435个,生产规模达10745.7万羽;无公害产品139个,生产规模达2144.9万羽;共174家规模养殖场、合作社获得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产地)认定,较2016年底增加11.5%。长顺绿壳蛋鸡、赤水乌骨鸡等8个禽类品种获认定地理标志产品,纳雍土鸡、纳雍乌骨鸡等地理标志证明正等待国家工商总局审核认定。全省已形成罗甸乐飞鸡、普定高脚鸡、平坝灰鹅、苗王湖野鸭、桃花鸡、兴义矮脚鸡等区域性生态禽品牌37个,各经营主体注册娄山百凤、仡佬蛋、云上贵州、红瓦绿蛋、台茶鸡蛋、百灵树鸡等自主品牌或商标76个。
1.5生产经营模式及产业扶贫情况
目前全省生态家禽产业发展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工作进行,在生产组织上,涌现出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典型模式和经验,如长顺县绿壳蛋鸡“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贫困户)”模式、纳雍县土鸡养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松桃县“园区+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市场”模式、石阡县“政府+合作社+养殖大户+散户”模式、“村集体+贫困户”模式等。省家禽专班系统提炼出“1244”蛋鸡生产模式(即指1个绿壳蛋鸡养殖产业,2个鸡舍,养400只鸡,年收入40000元以上)和“1125”肉鸡生产模式(1户贫困户,每户建100m2鸡舍,每户养2000只鸡,年收入50000元以上),计划将试点建设后,在全省推广运行。在利益联结机制上,充分利用企业、合作社带动作用与“三变”改革成效,不断总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力求贫困户收益最大化。
一是以养代训型:在贫困乡镇建设培训基地,通过以养代训的方式选派贫困户入驻参与养殖收益,成为养殖能手后退出基地并自行与公司合作代养。二是生产发展型:采用“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按照“五统一”管理方式(即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提供饲料、统一提供疫苗药品、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市场销售),吸纳贫困户参与养殖,享受利益分成。三是入股分红型:通过鼓励和引导贫困农户将土地资源、扶贫资金和“特惠贷”资金入股企业实现“三变”,入股资金按比例年度分红。四是务工就业型:通过公司养殖基地、孵化场、饲料加工厂、屠宰加工厂等就近吸纳贫困户就业,助推贫困农户脱贫。通过发展生态禽产业,全省脱贫攻坚春季攻势中共538家企业、902个合作社带动42692户农户发展生态禽养殖,其中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3户(9万人),实现带动农户人均增收3627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增收3189元。
2贵州省生态家禽产业“SWOT”分析
2.1生态家禽产业发展优势分析(Strength)
2.1.1生态环境优势:贵州气候温和多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生态自然资源保护良好,空气清新、水土干净,是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天然理想场所。全省现有林地面积880万hm2,草地面积428.7万hm2,茶园面积41.9万hm2,果园面积39.5万hm2,按照每667m2养殖30只鸡计算,仅茶园、果园面积就可养殖3.6亿只家禽,发展潜力较大。同时,生物多样性赋予全省良好的家禽饲料作物资源,可用作饲料的天然草地微管植物多达1410种,而特殊的喀斯特地貌为动物防疫添加了一道天然屏障。因此,关于生态禽的定义范围可扩大到“凡是在贵州境内养殖的禽类均为生态禽”。
2.1.2品种资源优势:长期的家禽养殖历史、特点鲜明的生态自然条件,促使贵州具备了品目众多、资源丰富的家禽品种,除已进行品种资源认定的13种外,诸如赤水乌骨鸡、黔画乌鸡、乌蒙凤鸡、纳雍土鸡、松桃绿头野鸭等一批品种已紧锣密鼓地开展品种认定,还有一大批“有实无名”的“土鸡”、“土鸭”、“土鹅”正逐步受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这些宝贵的品种资源为发展具有典型贵州特色的生态禽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1.3交通区位优势: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贵州的扶持力度,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运输网建设加快,G60沪昆高速、G76夏蓉高速、G56杭瑞高速及贵广高铁、沪昆高铁、渝黔快铁等的通车,极大缩短了贵州连南通北、贯穿东西的距离,省内“县县通高速”则促进了各区域“1小时”经济圈的形成,贵州已成为西南交通枢纽。全国畜牧业发展的“东退西进”步伐正在加快,未来贵州将在绿色优质畜禽产品生产和交易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2.2制约全省生态家禽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Weakness)
2.2.1种源供应:当前规模化养殖的外来肉鸡与蛋鸡品种,可依靠引种调运或已建立的种禽基地(如息烽特驱希望、清镇温氏)解决种苗供应问题,种源供应不足主要表现在本地优质品种。一方面,长顺绿壳蛋鸡、乌蒙乌骨鸡、竹乡鸡等地方优质家禽种禽场仅24个,因缺乏资金投入,新建或改扩建工作进展缓慢,种禽繁育体系不健全。部分优质家禽品种如兴义鸭、矮脚鸡等未得到充分保护、开发和利用,种禽管理粗放,与其它品种杂交,导致本地品种群体羽色杂乱,生产性能参差不齐,存栏量逐年急剧下降。另一方面,具备良好生产性能的家禽品种选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良好的产肉性能、产蛋性能等遗传性状的稳定表现,需要进行系统性的筛选与祖父母代种禽群建立,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不可一蹴而就。
2.2.2成本控制:经测算,我省家禽养殖成本普遍高于其他省份。如种苗购进成本3.8元,比国内均价高0.8元;相同饲养周期内,饲料花费较其他地区普遍高0.5元。以常规肉鸡品种882为例,省内养殖出栏成本价约为12元,由山东省调运至我省屠宰销售仅11元左右,我省养殖出栏的肉鸡几无任何价格优势。
2.2.3规范标准:当前,全省已然形成家禽生态养殖理念,即充分利用生态自然优势,采取放牧饲养方式,延长家禽养殖周期,提高品质。但关于家禽生态养殖方式无统一性、科学性的养殖技术规范,产品品质评价无标准鉴定,从而导致优质禽(蛋)产品缺乏科学理论数据作为支撑,与同类产品比较优质的体现暂无说服力。如:同一品种在不同养殖方式或同一养殖方式不同品种所产禽肉(蛋)营养物质、微量元素、感官口感等,这些支撑数据需要立项解决获取。
2.2.4冷链物流:据省商务厅调研数据显示,我省现有冷库容量无法满足我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大规模发展需求,冷链物流体系不成熟,冷链配送能力薄弱,难以实现长距离短时间配送,冰鲜农产品销售半径被极大缩小。经向苏宁公司咨询,以电商平台销售肉禽到省外,每只鸡物流成本占整只鸡价格的40%,省内冷链物流建设的滞后,也是制约全省绿色优质家禽(蛋)产品走向省外的关键因素。
2.2.5屠宰加工:受家禽消费习惯影响,活禽交易仍是流通的主要方式,已运营的肉禽屠宰场仅1家(贵阳市数字化禽蛋配送中心,日屠宰量约为3万羽),鼓励支持白条禽上市的指导意见未出台,家禽定点屠宰场建设滞后;另一方面,从事家禽产品精深加工的企业偏少,鲜活产品易受市场波动影响的短板难以快速补齐。
2.3当前生态家禽产业发展的机遇分析(Opportunity)
2.3.1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工作的客观要求:发展生态家禽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是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部署之一。在《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黔委厅字〔2017〕35号)中,生态禽被列为全省“泉涌”发展的重点绿色农产品之一,政策气候环境已然形成。省家禽专班已代省政府起草了《关于支持家禽产业发展促进精准扶贫八项措施》(代拟稿)》与《加快生态家禽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7—2019年)(送审稿)》,出台后将进一步奠定生态禽产业大发展的主基调。
2.3.2优质生态禽蛋产品市场消费的现实需求: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与需求越来越多,对食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沿海等发达城市,对绿色优质的禽肉、禽蛋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如贵州竹乡鸡养殖有限公司在上海、广州、重庆、成都等一线城市可实现年销售10万羽竹乡鸡、150t绿壳鸡蛋的业绩,高端市场开拓具有挖掘潜力。
2.3.3畜牧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趋势:发展重点产业是推进畜牧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条延伸不够等突出问题倒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切需要推动农业调整,结构上规模创品牌,提高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以市场为导向、以品质为核心、以规模为重点,扩大农产品有效供给。发展重点产业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必须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选择一批重点产业裂变、突破发展,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以供给侧改革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2.4生态家禽产业发展的挑战(Threat)
2.4.1市场挑战:一方面,全国家禽市场已呈饱和状态,特别是鸡蛋产量常年位居全球首位,占比达40%,造成家禽市场竞争激烈,利润大幅度下滑,一大批中小型养殖企业被市场淘汰已成必然,同时由市场引起的禽(蛋)产品价格波动与周期性涨跌,势必影响省内生态禽产品流通;另一方面,省外家禽产业发展起步早、技术成熟,集约化养殖缩减了成本,低价禽蛋产品势必会对省内生态禽产品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2.4.2环保压力挑战:随着全国环保督查对各地、各行业提出的整改意见,全省大力发展生态家禽产业必须要充分考虑养殖用地审批、环保评估、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等如何兼顾。兼之全省目前大力推广林下生态禽放养,过度放牧破坏林地、草地,对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威胁较大。
2.4.3融资担保挑战:当前影响省内家禽生产经营主体扩大规模与结构调整的瓶颈仍是资金不足的问题。长期以来,农业投融资难度较其它行业大,金融支持与撬动作用不明显,农业产业投融资与担保机制相对滞后,导致经营主体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从而影响生产经营活动。
2.4.4疫病风险挑战:禽流感等重大疫情时有发生,对家禽产业造成极大影响,由于传播机理不明,防控形势严峻,防控难度较大,加上媒体的过分渲染报道,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造成社会人群的恐慌,影响消费者对禽产品市场的信心,直接威胁到我省生态禽产业的稳定发展。
3对策措施
3.1强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立足贵州本地特色家禽种质资源,加强对长顺绿壳蛋鸡、乌蒙乌骨鸡、竹乡鸡、黔东南小香鸡、威宁鸡、三穗鸭等地方特色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大力实施以优化品种、提高品质、创建品牌为核心的“三品”战略,建立一批种质活体资源库、原种鸡场、扩繁场、商品场等配套的生态禽良种繁育体系。
3.2完善养殖标准与服务体系
加快制定完善生态禽标准体系,以地方特色品种为重点,制(修)订完善长顺绿壳蛋鸡、乌蒙乌骨鸡、黔东南小香鸡、三穗鸭等一批生态禽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质量标准等,指导督促各地制(修)订完善地方优势特色品种、企业生产技术规程、生态放养等标准,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加强生态禽疫病防控,落实重大禽疫病强制免疫政策,积极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创建场与示范场建设,支持动物防疫合作社、动物防疫公司等开展社会化服务。支持规模企业、合作社配套完善生态禽(蛋)产品检验检测设备,加强生产过程痕迹管理,充分利用物联网、网络、视频等技术手段,实现产品生产和质量安全的全过程可追溯,确保不发生重大疫病风险。
3.3大力支持发展新型经营主体
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引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探索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贫困农户参与的组织化程度,扶持建立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大力推广农村“三变”模式经验,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农户”、“政府+龙头企业+家庭牧场”、“养殖场+合作社+农户”、“合作社+贫困农户”、“村集体+贫困农户”等合作模式,引导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通过产业发展、土地流转、就近就业实现增收脱贫致富。
3.4推动全产业链同步发展
制定完善全省家禽定点屠宰规划,建立“规模饲养、定点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制度规范,支持市(州)所在地、重点县依托家禽规模养殖企业,加快推进家禽定点屠宰和白条禽上市,新建屠宰加工生产线10条以上。支持修文县打造成为我省家禽屠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和重要流通中心,完善冷链物流、市场信息、质量检测、电子商务等配套设施。支持在清镇市、息烽县、纳雍县建设现代化肉鸡屠宰加工基地。引导支持息烽阳郎鸡、三穗麻鸭、永兴板鸭等产业链条完整、加工基础较好、初具品牌效应的重要产区和重点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加快发展生态禽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开发休闲食品和旅游商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5加大品牌营销推广力度
培育贵州“两鸡两蛋”公共品牌。培育打造长顺绿壳鸡蛋、乌蒙乌骨鸡、赤水竹乡乌骨鸡、榕江小香鸡、三穗麻鸭、永兴板鸭、松桃绿头野鸭、纳雍土鸡等一批区域品牌、公共品牌。大力培育发展一批企业品牌,支持企业、合作社开展省级以上名优品牌(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等)评选认定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全省十大生态禽(蛋)品牌评选”等推介活动,集聚要素资源,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提升品牌影响。支持帮助贵州优质禽产品通过电视、报刊杂志、网络、微信、微博等各类媒体资源开展宣传推介。鼓励在省境内高速公路开展家禽产品宣传推广。在省内外采取集群组织推介的形式,参加或开展生态禽产品展示交易、专题推介、招商引资、经贸洽谈等活动。
参考文献:
[1]贵州省委、贵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意见[R].2015.
[2]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相关阅读:家禽科学杂志最新投稿论文目录
《家禽科学》本刊是山东省唯一以宣传禽应用技术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综合性养禽专刊,为全国畜牧兽医类优秀期刊。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刊本着服务“三农”,建设“小康”的宗旨,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