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现代管理论文发表了人情世故对现代管理的运用,人情事故在人与人之间存在一种生存性的关系,是交通互动的现实表征,论文探讨了人情世故对现代管理实践的影响,探讨了如何在现代管理实践中实现人情世故的超越,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特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现代管理论文,人情世故
一、人情世故的本质内涵
人情世故作为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生存性关系,是不同人群交往实践的社会积累和隐性规则,具有不以经济和社会发展为转移的固有特性。具体来讲,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自然性。这里的自然性指人情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只是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内容、表现程度和表现方式等各不相同。人存活于世,就必须在同他人的交往互动中去追求或实现自己的需求,这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自然法则,而交往互动中需求内容的满足程度,不仅会使主体自然地生发出不同程度的情感体验,而且会对交往客体做出本能性的情感表达。这是人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反应,我们只能加以控制调节,而不能杜绝。作为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的人情是不用专门去学习的,它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时的本能感觉或情感表达。人情的自然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以人情的给予和满足为实践目标的人情世故自然而然地存在于人际交往互动的每一个空间。
二是客观性。人情世故作为人与人之间交往互动的现实表征,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实践中自然形成的待人接物之法和为人处世之道,它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是整个社会群体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并不会因个别人的好恶而有所转移或改变。可以这么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人情,就会有人情世故的存在,任何人要想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生存发展需求或实践生活目标,就必须理性客观地认知、评价和运用人情世故,否则谁都不可能轻松地栖居在这个世界上,甚至可能遭到社会的抛弃或伤害,历史上众多英雄人物、朝廷重臣的悲惨结局一再证明了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三是复杂性。人性本身就是复杂的,它不仅包括体质、体格等各种先赋性的生理属性,还包括知识能力、智力才能等后天习得的心理属性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社会属性,这不仅造就了各不相同的人,而且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显得更加错综复杂。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需求,更具有各不相同的情感体验、善恶标准等,其形成的为人处世之道和待人接物之法也可能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形态或群体组织才会形成各不相同的人情世故。如传统社会的人情世故和现代社会的人情世故存在着天壤之别。
人情世故作为人们生活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则,其复杂性决定了人们要想熟知所在社会或群体组织的人情世故,使其为我所用,就必须将其当作一门学问来认真对待,并不断进行观察学习和思考领悟。四是功利性。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的生存发展状况取决于人与人之间需求与供给的满足状况,而人情世故正是起源于需求的产生。因此,功利性是人情世故的固有特点。就像“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样,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往都有着自己或隐或显的需要与目的。
只不过有的是经过直接的人情交往就可以满足,如原始社会存在的以物易物,朴实无华的互帮互助等;有的则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传达周转,如被人们憎恨的权钱交易以及“通路子”“拉关系”等,虽然具有鲜明的功利目的,却需要用人情作为循环往复的博弈筹码。可见,人情世故正是在人情的不断亏欠与偿还过程中,把与利益相关的各色人等嵌入了交往的螺旋链条中,使人们在各取所需中实现自己生存发展的预定目的。若失去了功利性,就无法满足人的需要,也就不可能形成人与人的交往互动关系。
二、人情世故对现代管理实践的影响
在现代管理实践中,人情世故问题既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客观存在,又是一个左右管理成效的实践难题。对于以情感伦理为文化精髓的我国社会而言,人情世故对于管理实践的牵制作用显得更为明显。现代管理者要想充分调动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其自身对管理效率、效益的最大期望,就不能不考虑组织成员内生的利益需求和与之相关的人情世故,就要对人情世故有正确恰当的功能认知和组织实施。只有让管理适应人性需求、符合人情伦理等人情世故,员工才能够感受到尊重、价值、认可和满足,组织和员工之间才可能形成共同的价值信念、理想追求,组织才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发展力,才能最终收获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因此,在现代管理实践中,管理者要高度重视人情世故在管理调控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人情世故管理,把组织成员打造成无往不胜的战斗团队。伴随着社会和人类发展同生共存的人情世故,在人类社会组织发展和管理中起着黏合多方主客体、迸发核聚力量的隐形作用。但是,如果管理者超出了人情世故的合理、正常尺度范畴,在管理实践中也会走进人情怪圈而不能自拔。在组织管理实践中,管理者若把人情世故作为利益需求的交换筹码,把人情凌驾于组织的规章制度之上,建小团体、拉人情网,按人情世故维持社会交往,置人情世故于大于一切的管理位置,则不仅会导致管理混乱、事业受损,还会严重玷污人情世故的本真意蕴,并最终侵害国家、社会和组织集体的利益。
三、在现代管理实践中如何实现人情世故的超越
现代管理理念主张以人为本,具体到实践中,就是要通过对人情世故的合理规制和运用,为组织和集体的和谐运转奠定管人、用人、驭人的人力资源基础。人情世故的功能价值具有双面性,所以,要想在管理实践中将人情世故最大限度地限制在正向空间内,实现扬其所长、避其所短的理想效果,管理者除了要具备高超的管理艺术和专业的业务素质,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正确认识人情世故的本质。人情是影响社会运转的重要因素,也是连接组织成员情感的重要方式。由人情而产生的行为符合人的本性需求,是与人、社会和组织相伴相生的客观存在。所以,在现代管理实践中,不能忽视人情世故的存在,更不能将其视为洪水猛兽,把人当作毫无信息交流、感情沟通需要的机器予以管控和驾驭。要把恰当、合理的人情世故视为增强组织成员心理归属感、激发行为动机的重要媒介。如通过员工生日会、节日问候等恰当得体的人情表达,既可满足组织成员的情感需求,也可获得其他成员的认可和信服,营造出“组织为我,我为组织”的和谐氛围。
二是要正确界定人情世故的范围。人情世故集公私清浊、善恶真假、爱恨情仇等为一体,使人很难分辨取舍,因为并不是所有以人情世故为名义开展的人际交往活动都是正向、积极的。有些人会以利益价值为驱动,以人情往来为幌子,去破坏组织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公平法则、公正体系和良好氛围等。如屡禁不止的送礼行贿风,就是借人情世故之名而从事私利交易之实。这就需要管理者把人情世故圈定在合情、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学会甄别和剔除披着人情外衣的冒牌行为,既认识到人情世故的自然性和客观性,也要注意人情世故的复杂性和功利性。
三是要切实做好情、理、法的整合联动。在管理实践中,人情世故客观地渗透于公共管理活动和个体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正是人情世故的存在,才使得管理和生活具有了很强的人情味,但如果人情世故超出正常的范围,就需要运用制度、法律等强制性力量去限制人情磁力场作用的发挥,也就是要做好情、理、法的整合联动,形成一种人情味与制度性、原则性与灵活性、刚性与柔性相结合的控制系统。在管理实践中,用恰当的人情世故赢取人心、民心,并将其视为第一要务,将晓之以理和齐之以法作为辅助手段,使三者共同形成由内到外、由表及里、由己及众的管理调控系统,能够使管理实践既具有情理的温度和深度,又具有法律、法规的力度和强度。
四是要营造积极健康的管理文化。
人情世故虽然不具备强制约束力,却可以通过影响组织文化的方式对管理实效产生重大影响。一个组织中,如果找熟人、托关系、请客送礼、办事打点等行为文化盛行,淳朴的人情世故就会转变为恶风、恶俗并被组织成员竞相效仿。这不仅会损害组织管理的刚性约束,打破组织文化的健康平衡,而且会成为各种管理问题滋生的根源。所以,要结合组织特点,注重通过堵疏结合、奖惩并举、宣传教育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加强管理文化建设,让组织成员从内心深处对不合理的、庸俗功利的人情世故行为避而远之,自觉主动净化和营造积极健康的人情世故文化。总之,人情世故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和谐人际关系、协调组织活动、凝聚集体力量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必须正确对待以人情世故为核心的中国式管理实践。毕竟,人情世故是人类社会长期以来的重要互动方式,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对待人情世故,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充分发挥其在管理实践中的润滑剂作用,才能促进事业成功,实现人情世故在现代管理实践中的功能超越。
作者:闫书华
推荐阅读:《城市管理与科技》杂志是由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主管、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信息中心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期刊,是国内城市管理领域一本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刊物,现已被多家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