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课程设计论文发表了翻转课堂在Java程序设计教学,论文针对翻转课堂在Java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论文探讨了翻转课堂的内涵,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变革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成为学校当前的紧迫任务。
关键词:课程设计论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型,Java程序设计,学习自主性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式带来了很大的改变,社会对各类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等各个方面有了全新的要求,同时也给传统教学带来挑战。对于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院校,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变革教育理念、模式与方法,支撑教育创新发展,成为当前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紧迫任务之一。
1.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又称“反转课堂”,国内外对翻转课堂的概念有不同的解释。本文认为翻转课堂是在信息技术支持的环境中,课前教师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学视频和学习任务单等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知识传递;课上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师生答疑等,完成知识内化的一种新型教与学的形式。在《Java程序设计》传统的教学中,通常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较低,同时“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忽略了每个学生间的差异,降低了学习效率。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前知识的主动获取和课上知识的内化,分解知识的难度,增加知识内化的次数,促进学生知识的有意义建构。
2.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构建
在深入研究翻转课堂理论的基础上,我们设计出如图1所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该模型基于泛雅网络学习平台,平台以泛在教学与混合式教学为核心思想,以课程为中心,具有师生交互性好、教学资源丰富等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的优势。学习平台中的学习空间可以为学生打造个性化的学习主页,记录其学习历程,满足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学习互动交流,同时支持各种移动终端,满足了信息化环境下随时随地的移动学习。该平台的运用解决了传统教与学实施中的诸多弊端,极大地提升了教与学的效率和质量。
该模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课前,教师在深入分析学情、教学目标等基础上,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导学案、视频等)的设计与制作,并发布在泛雅学习平台上;学生利用平台开展自主学习,完成学习测验,在这过程中可以在平台上与同学、教师交流、讨论,教师查看学生在平台上的学习情况并作出评价。教师通过收集平台讨论区上学生反馈的疑难问题,进行课中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围绕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在课上展示课前作品、进行成果汇报、针对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师和同学面对面地讨论、探究,在这过程中开展多元化的学习评价。课后,教师通过收集评价反馈,开展教学反思,以便修正教学设计;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实践练习,检测学习情况,反思学习的收获与不足。
3.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3.1.基于泛雅学习平台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
3.1.1.开发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化课程打破计算机语言类课程传统的知识体系方式,将课程进行了项目化的整合与开发,力求在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学习体系中培养学生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学习的能力。课程围绕一个“翻转课堂成绩管理系统”的项目,如图2所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线地位,培养学生关注工作任务完成,而不是关注知识的记忆,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3.1.2.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结构设计学习资源设计是否合理对翻转课堂能否顺利进行有着很大的影响,学习资源的设计应该有助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图3所示为《Java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数字化课程结构图。项目单元是课程的主要结构框架之一,每个项目单元中都包含了单元设计,其中明确了单元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为依据创建单元测验和评价。任务是对项目的具体划分,在分析学生特征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导学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作分层的导学资源(包括微视频、电子图书、习题库等),并辅以相应的测验作为学习过关点。
3.2.教学过程的实施
实施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通过观察学生在三个阶段中学习行为的表现,进行总结、反思、修正,在实践中研究教学策略,改进教学设计。
3.2.1.第一阶段:初步探索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设计好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应用到教学实践,研究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在实施翻转课堂的第一阶段(表1)中存在如下问题:
(1)课堂上学生交流与沟通的主动性不够;
(2)小组协作过程中,有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协作学习参与度较低;
(3)习惯了传统课堂形式,还没有完全熟悉翻转课堂学习模式。
3.2.2.第二阶段:优化导学案设计,引导学生有效自主学习在总结第一阶段问题的基础上,本阶段主要从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改进,重点是对导学案进行优化。根据导学案作用于翻转课堂的阶段,将导学案分解为课前学习任务单、课堂探究任务单及课后反思任务单三个部分。课前学习任务单的目的是指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由达成目标、学习任务、学法指导、自我测评等内容构成。课堂探究任务单用于指导学生在课堂开展探究学习,包含学法指导、学习评价等内容,立足学生的角度,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突破重难点为重心,促进知识的内化。通过课后反思任务单,反思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知识的升华。经过本阶段(表2)对教学设计的改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在小组协作完成学习任务中,小组成员的积极性明显增高,但仍存在个别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3.2.3.第三阶段: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激励学生的学习在前两个阶段研究的基础上,本阶段重点关注翻转课堂中学习评价的设计。在分析翻转课堂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图4),以项目任务为载体,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真实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1)评价内容多维度。评价内容从单一的知识维度向技能、能力、情感等多维度拓展,除了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关注学生在翻转课堂中所表现出的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等内容。
(2)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由教师单一评价扩展到学生评价、小组评价,提高评价的开放度,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深度的互动交流,又能使学生解决问题和提高其批判性的能力。(3)评价方式多样化。在评价方式上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相结合以及在线评价的方式,通过累计学习积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4.实施效果分析
本文主要从翻转课堂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影响这一角度来分析翻转课堂实验教学的效果。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观察在翻转课堂实施的不同阶段中男、女两组学生的学习过程,重点分析两组同学课前自主学习的学习记录(表3),来进一步反馈翻转课堂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促进作用。本文中的学习自主性既包括“态度”(学习者自愿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又包括“能力”(能够运用一定的学习策略独立完成自己学习任务的能力)。
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外有关学者对自主学习含义的理解,得知自主学习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并以此作为本研究中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指标。(1)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2)能够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3)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采用恰当的学习方法(4)能够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及时进行反思从翻转课堂实施不同阶段中所观察到的数据,我们发现,随着翻转课堂教学过程的不断深入,两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有了逐步的提升。
5.结束语
《Java程序设计》课程属于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内容抽象、难懂,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文中分析了翻转课堂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构建了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我们发现,提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被广大师生所认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为信息化环境下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J].2012,2012.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3]钟晓流.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育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FEB,2013,(19):58-64.
[4]李海龙,邓敏杰,梁存良.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3,(9):46-50.
[5]何世忠.科技改变课堂文化塑魂教育—重庆市聚奎中学以“翻转课堂”为突破口推动学校整体改革的行与思[J].今日教育,2013,(10):15-17.
[6]秦炜炜.翻转课堂: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3,(8):84-90.
作者:沈娜 单位:宿迁开放大学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