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中国科技期刊改革刻不容缓!

分类:农业论文 时间:2013-03-29

  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科技论文的产能在2009年以机构作者为第一作者发表的国际论文已达10.88万篇,也成为世界第二大论文产出国。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达1339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是,繁华的背后,中国科技期刊却未出现相应的好势头,未能取得与经济、科技齐头并进的国际影响力。虽然如此但是仍然有不少工作在科研一线的研究人员在“深挖”中国科技期刊落后于世界的原因

  他们均表示。其若“苦练内功”,仍不失一搏之机。

  苦练内功值得一搏

  很多人都了解,中国科技期刊不仅是缺乏好论文,而且正在被外国出版集团逐步“吞噬”。

  “科技期刊不仅仅是科学论文发表的阵地,而且是一个产业。”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高福说。

  杜平武在作了相关研究后表示,中国的很多科技期刊都变成外国出版社的产品了。他发现,许多中国刊物“就像大名鼎鼎的中华牙膏一样,听起来是几十年的中国品牌,殊不知早就是联合利华的产品了”。

  他以自己所在的化学领域为例,《中国化学》属于Wiley出版公司;《物理化学学报》、《分析化学》和《催化学报》属于Elsevier出版公司;而《武汉大学学报》居然变成了Springer 公司的产品。

  杜平武认为,对于科学而言,科学期刊就像报纸、网络等媒体,具有科学的话语权。中国的科研现状,有可能会慢慢让中国在科学上失去本来就没有多少的话语权。

  对此,杜平武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中国科技期刊一定要提高服务质量,尤其是期刊的网络建设必须跟上。

  “研究者每每想找文献,国内期刊的网站首页常常是与科学不相关的内容。很多期刊都没有在线的pdf、txt或html文件,5年之内的都没有,更别说10年前或20年前的文章了。而日本的Chemistry letters 从1972年到现在的文献全部在线可查。中国科技期刊的文章全部都交给数据库,自己的网站反而几乎没有在线文献可查。”杜平武直言,“这无异于自杀。”

  他希望,中国科技期刊不要设置版面费。因为版面费可能滋生腐败,导致好文章外流。同时,科技期刊还要学会推销自己。

  陈金晖表示,研究人员有按自己意愿选择文章发表在哪里的权利,不能简单地用行政命令来限制;要通过改革中国期刊现状,练好内功,吸引来自全球的高水平文章。

  他表示,可按专业对中国科技期刊进行重组和改革,改变“各立山头”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高科技期刊的专业审稿和发表速度、期刊的文章承载量和发行水平。为了提高中国期刊的世界影响力,可以考虑将所有期刊电子版在网上公开,并在10年内提供免费下载和引用。中国期刊界并可利用这10年时间形成类似于Nature、Science、ACS、Wiley等规模的期刊出版集团。

  高福认为,目前正值中国出版系统改革之时,在科技期刊出版方面,可适当引入私人资本。“国际上著名的出版集团,大多由私人开办,只要把好政策关,一般不会出问题。尽管中国科技期刊现状令人担忧,但中国并不缺乏有能力办好自己刊物的人。在当前形势下,只要在开放的环境下让国人一展身手,中国的科技出版业一定会走出自己的路。”

  期刊影响力决定主动权

  “研究人员发表文章的第一目的,是想告诉同行或懂行的人‘我做了什么’,希望他们了解自己的工作。”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一位在读研究生说。

  对国内研究人员所撰写的论文大多流向国外期刊,她给出了几点自己的考虑。第一,如果把文章发表在国内刊物,将会因语言的局限使关注度降低。国内刊物基本都是中文的,读者多为中国人,而发表在英文刊物上,读者面显然广得多。

  第二,一些科研单位为了提高知名度或影响力,出台了鼓励科研人员把论文发表在国际刊物上的政策,且刊物的影响因子愈高,获得的奖励或认同愈高。在利益驱动下,研究人员不得不把论文投向国外高影响因子的刊物。在这方面,科研单位的政策在导向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三,在多数研究人员和学术同行眼里,期刊的影响因子就是“真金白银”,这决定了中国科技论文投稿的流向。

  美国华裔学者陈金晖在科学网发表的博文也进行了类似的阐述和研究。他认为,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看重的是SCI是否收录,影响因子(IF)以及引用次数的多少”。

  他对美国ISI(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进行了一番整理和比较后发现: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步伐严重滞后于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速度。10年来,中国绝大多数的科技期刊影响因子一直小于1。其中,他眼中的中国最好期刊——Cell Research,2008年度的影响因子为4.535,按影响因子排序,在全球只排到第498位。虽然影响因子只是反映期刊文章被引用的情况,但这个数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科技期刊的先进性和重要性。

  但清华大学教授李亚栋并不认同科研人员将论文投向国外期刊受“利益驱动”之说。

  他说,就收入而言,目前中国大部分科研机构对论文作者给予的奖励起到的激励意义不大。“近10年来,随着国家科技经费的提高,研究人员收入的增加,部分研究机构在政策上所给予的奖励额度对改善科研人员的生活质量并不能发挥实质性作用。”

  此外,审稿人因素也是期刊影响力的关键。中科院地质与地球所研究员潘永信分析说:“如果是一个新兴学科,研究者的论文是否能够在国内找到合适的审稿人都是问题,而放眼国际学术平台,则不必担心这一问题。毕竟中国的科技发展整体水平仍滞后于发达国家。如我们课题组开展的生物地磁学研究,在国内几乎没有同类工作,谁能评审我们工作的水平高低呢?所以,我们不得不将论文投向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刊物。”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学者杜平武在他的博客中作了这样的介绍,他所在的课题组,每周都会对世界上70多个科技期刊当周的化学类文献进行总结,关注期刊上相同领域科学家的工作和研究新方向。但在这70多种期刊中,来自中国的期刊数为零。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博士说:“期刊的影响力即影响因子取决于期刊上的文章,而非期刊自身。好文章才会让读者在看过后留下深刻印象和记忆。经过长期积累,某刊物‘好’或‘不好’的印象就在读者心中约定俗成了。由此,研究人员的高质量论文自然会投向他们心目中的高水平期刊。”

  陈金晖认为,中国科技期刊之所以处于如此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源于同质化竞争。国内名称相似的刊物不少,但质量高的不多。各科研机构由于历史原因,多数“自立山头”,互相争资源,导致科技期刊的低水平重复。另一方面,期刊管理专业性人才缺失,无法对期刊的发展要求做出及时调整,不能适应国际社会的发展速度,也不能及时普及网络和参与知识产权的竞争。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