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植物保护类核心论文投稿范文两篇

分类:农业论文 时间:2017-08-02

  下面是两篇植物保护类核心论文范文,第一篇论文介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植物保护研究,分析了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第二篇论文介绍了病虫害标本在园林植物保护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实现教学过程无界化。

中国植保导刊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植物保护研究》

  摘要: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很多生产者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选择使用高毒、高残农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严重威胁消费者身体健康和坏境可持续发展。植物保护(以下简称植保)作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博弈也越来越明显,只有植保措施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友好了,才不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才能保障农业生产及其产品质量安全。阐述了通过植保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措施及其他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措施。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植物保护;措施

  植物保护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保障,在现代农业已离不开农药的情况下,科学、绿色的植保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要要求。它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等法律法规的目的一致,就是要减少不科学用药,从农业生产源头防止农用化学品及植物病源毒素对农产品的污染,保障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1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1.1生产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偏低,偏爱高毒农药

  虽然农业部在高毒农药的售卖、用药量、用药次数、用药方法上有严格限制,但有些生产者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违规使用高毒、高残甚至禁用农药,而且很多生产者多年只使用一种农药,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想要继续控制病虫害就只能不断加大用药量,加之现在农药品种繁多,一种药剂多种商品包装,生产者没有专业知识很难辨别,施药没效就又不断加大药量和施药次数,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

  1.2现有种植模式导致污染恶循环

  现代种植农药的使用贯穿于整个作物栽培的全过程,尤其是反季节蔬菜和设施蔬菜,其实就是由农药、化肥、农膜组合成的“有毒”微环境。大量的农膜、农药、化肥的使用不仅造成土壤、水体的污染,而且使得新的病虫害不断出现,蔓延更快、危害更重、从而又不得进一步加大农药的用量,形成“鸦片式治疗”的恶性循环。

  1.3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之间的矛盾

  标准化生产要求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从种苗的选用、作物的栽培、田间的管理再到产品的收获、储藏、运输都有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生产出高标准、高质量的农产品。然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农民经营的土地规模小,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模式不仅很难满足农业生产标准化、科技化的要求,而且也在无形中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

  1.4非化学防治,成本太高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等。农业防治利用栽培措施或选育抗病、抗虫作物品种防治有害生物,历史悠久,无需劳动力以外的其他投入,但单一使用效果不佳;物理防治利用电、光、辐射、力、温湿度等物理因子对植物病虫害进行防治,安全无污染,但投入成本较高,见效慢,不易彻底;生物防治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优点是只对标靶生物有害,对环境、鱼类、蜜蜂及人类无害,但是防治过程见效慢,操作复杂,成本高;化学防治又叫农药防治,其见效快,成本低,操作简单,但高毒、高残农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威胁。成本高、操作复杂、见效慢等特点就使得许多生产者在种植过程中生产者就只采用见效快、成本低、操作简单的化学防治。

  1.5监督管理体制不完善,基层监测缺位

  目前,我国市、县一级的监测设备存在运行成本高,检测时间长等特点,而基层农残监测机构存在缺位或职能职责分工不明确,执法力度不够等情况,由于基层监管机构缺乏监测人员和监测设备,不能及时监测出农产品农药残留情况或不能对生产者采取相应处罚,让生产者抱有侥幸心理,忽视农产品质量安全。

  2绿色植保助力农产品质量安全

  2.1绿色植保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是一个植物病虫灾害极易发生的国家,据统计在我国易发生且能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影响的病虫害多达1600多种,其中能造成大面积作物受损、严重损害经济发展的病虫害有100多种。这些病虫害的发生使农作物大量受损,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而这些病虫害一旦爆发,可使我国每年损失粮食1000多亿kg,棉花作物损失2亿kg,水果蔬菜等更是不可计数,直接对经济损害高达5000亿元。因此有害生物的防控是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对病虫害的防治应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采取行之有效的植保技术,便可以大大降低农作物的病虫害爆发,甚至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收益,减少损失。而绿色植保是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友好的植保方法,不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能有效保障农业生产及其产品质量安全。

  2.2从源头禁止高毒、高残农药

  用法律的手段从源头禁止高毒、高残农药的生产和经营,是控制高毒、高残农药流向市场、流向餐桌最有效的方式。

  2.3预防为主,生态防治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虫品种,调整品种布局、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选留健康种苗、轮作、深耕灭茬、调节播种期、合理施肥、及时灌溉排水、适度整枝打杈、搞好田园卫生和安全运输贮藏等;物理防治,晒种、热水浸种,利用昆虫趋光、趋色性,悬挂杀虫灯,张贴有色板等;生物防治,推广百僵菌、苏云金杆菌,释放寄生蜂等,达到以菌治虫、以虫治虫的目的。

  2.4科学合理的化学防治

  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种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的规律,严格掌握最佳防治时间和农药用量。防治中做到交替用药,延缓病虫害产生抗药性。根据天气、设施合理选用喷雾法、烟雾法等施药方法,严格执行安全使用农药操作规程,禁止使用高毒、高残及禁用农药。

  3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其他措施

  3.1推行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统防统治

  推行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统防统治,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的关键抓手。采用金融机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方式,统一机具、统一农药、统一时间、统一人员,完全排除使用剧毒、高毒农药和盲目用药的可能性,提高作物的安全生产水平,节本增收。

  3.2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行责任倒逼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农产品产地、农产品生产、农业投入品使用及监督检查均有严格的规定,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保护农产品产地,规范农产品的生产和投入品的使用,严格执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利用“产地准出”制约农产品在生产、储藏、运输过程中的规范化管理,保障上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利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约农产品经营者明确农产品市场销售相关主体义务,履行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建立入市销售档案、市场检查、信息报告等。农产品的“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的无缝连接,严把农产品生产、收获、储藏、运输、上市质量关,做好全过程记录,强化落实每个环节责任人责任,签订产品质量承诺书,实行责任倒逼,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严肃追究失职渎职人员责任。

  3.3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制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并不仅限于农产品上市的“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具有一套科学完善的检测机制,也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条件。检测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对检测工作进行规划和部署,逐渐进行完善,建立一个从上至下的监测体系,严控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确保从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储备运输等环节都能实现有效检测,增强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的自律意识。同时检测部门还应采用先进的科学仪器和设备,加强检测人员的培训,提高农残检测仪器的监测的精度和范围,提升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能力,整体加强检测队伍建设。

  3.4全程监管,建立追溯系统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用一个云端数据中心将生产者、监管部门和消费者连接起来,制定追溯制度,实现全程监管。生产者制定标准化生产规程,建立投入品、农事生产档案,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理念贯穿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发现产品质量问题,质量追溯负责人从产品运输、贮藏、收获、农药使用、肥料使用、灌溉水源逐一排查,最终找到产品质量变化的原因,并进行及时整改。

  4结语

  综上所诉,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我国发展的方方面面,而植物保护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需谨慎对待植保工作。不断开发新型植保技术与落实、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从根本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明立,任万明.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树立植物保护新理念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农业信息,2006,(5):4-6.

  [3]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绿色农药•绿色植保[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作者:刘文瑶 杨红庆 单位:马尔康市农业畜牧和水务局 茂县农业畜牧和水务局

  《病虫害标本在园林植物保护的应用》

  [摘要]本文以园林植物保护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为出发点,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教学和实践经验,从植物病虫害标本的意义着手,阐述了各种病虫害标本在园林植物保护课程的教学实践功能,旨在指导专业教师改革和创新园林植物保护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病虫害;标本;学习兴趣;教学效果

  园林植物保护是大中专院校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以园林植物昆虫及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为基础,通过了解园林植物病害防治技术措施,掌握常见园林植物病害和虫害的诊断和防治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园林绿化的生产维护中具有很强的专业指导意义。在园林植物保护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尽其所能传授植物病虫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植物病虫害的诊断、监测及防治的能力,并把两者有机结合,使学生既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但该门课程不乏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术语,这些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直观、鲜明的病虫害标本不仅弥补了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的短板,还因为其不受地域、季节等因素限制,让师生观察了解到昆虫及病原物的形态结构、植物病虫害的危害症状,使教学过程直观化、立体化、生动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1病虫害标本在教学实践中的意义

  《园林植物保护》是园林相关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术语多且抽象。教师难以纯粹用语言描述各式各样的昆虫和植物病原物的形态特征,学生难以理解授课内容。如昆虫学部分,同一个科、属不同种类的昆虫之间区别特征纷繁多样,如星天牛和光肩星天牛的成虫和幼虫在形态特征上的区别,虽不难分辨却显得抽象,难以形成深刻的记忆;植物病理学部分,植物的病理性变化和病原微生物看不见摸不着,抽象的讲授很难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生产现实、各种标本和电子课件中的病征、病状有机联系起来,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何走出以上教学困境,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枯燥的问题生动化,从而提高植保教学效果,提高园林相关专业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应用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类植物病害和虫害标本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的灵活、有效的应用。典型直观的植物病虫害标本能将抽象的病理现象具体化、形象化,鲜活的标本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加强学生对园林绿化中植保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因此,应十分重视病虫害标本在植保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2植物病虫害标本的种类

  应用于植物保护学科课程教学和实践的标本主要有植物病害标本和昆虫标本。根据取样部位和制作方法的不同,通常分为瓶浸标本、腊叶标本、干制针插标本、过塑标本和玻片标本等[1][2]。植物病虫害标本能真实反映客观实际,便于观察,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2.1浸制标本

  浸制标本含植物病害和虫害标本。病害标本主要是植物的罹病部位或组织(如果实),虫害标本主要是将有害生物如体形细小,身体柔软的昆虫、卵、幼虫、蛹等。将以上标本材料经过特殊的保色处理,以保持其色泽和症状,同时采用保鲜防腐剂,置于特定的密闭容器中,以达到长期保存的一类标本。

  2.2玻片标本

  玻片标本含植物病害和虫害标本。病害标本主要是植物病原物如真菌、细菌、线虫等的形态、结构、颜色等;虫害标本主要是蚜虫类、螨类等体型微小的昆虫,以及昆虫的触角、足、外生殖器等。将以上标本材料通过制片的方法封固于载玻片内,以便永久地保存下来。玻片标本能形象、直观地保存有害生物的形态特征,能供显微镜下直接观察使用。

  2.3针插标本

  针插标本主要是植物虫害(昆虫)标本。其制作主要用于蛾类、蝶类、鞘翅类等成虫标本的制作。根据不同虫体的大小选择不同型号的昆虫针,经软化虫体、整姿展翅后,直接插入虫体的前胸背板并固定装盒的标本[3]。2.4腊叶标本腊叶标本主要是植物病害标本。一般利用吸水性强的纸张,将具有典型病斑的植物病叶等实物,在自然状态下通过夹层压制的方法,将实物标本中的水分逐渐吸干(阴干)或低温烘干(40℃)的一种标本。同时夹入填好标签,标记采集地点、品种、株龄、采集时间、采集人等信息。

  2.5过塑标本

  过塑标本一般指植物病害标本,尤其是指受害植物的叶片和花瓣。将其放在吸水纸中熨烫,在高温下使其快速脱水而干燥,以保持原有的色泽,并用过塑胶膜将标本封存其中,便于保存和观察使用。

  3植物病虫害标本的教学实践功能

  3.1实现教学方法直观化

  园林植保专业课中枯燥和抽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术语较多,实践环节跟昆虫、病理、农药等打交道,乡土气息浓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忽视该门课程的实际用途和重要意义。通过采集和观察动植物标本,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直观的、形象的、可期待的实践成果,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如栽种在校园内的月季和九里香,冬春季节白粉病发病严重。学生通过现场观察、采集病部及病原物、制作切片、利用显微镜观察病原物,肉眼可见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再结合白粉病菌的为害状,把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化,能极大地巩固学习效果。

  3.2实现理论知识生动化

  在动植物科学研究和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标本起着关键和重要的作用。其真实地反映各类生物的形态构造,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生物的生活状态和生活习性,使抽象的知识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正解认识、深刻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昆虫的分类学习过程中,在对照分类检索表等知识点的学习时,就可以相应地借助各种昆虫标本,使学生对昆虫纲各目、科、属和种的基本形态特征进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在掌握植物害虫危害状方面,光靠抽象的描述无法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印象,观察标本,或亲自采集、制作标本能够起到“触目惊心”的效果,加深学习印象。如光橘绿天牛幼虫危害九里香枝干,主要表现在幼虫钻蛀植株的枝干,形成长的“隧道”,造成叶片发黄、脱落,甚至全株枯死。若在教学现场展示受害植株和健康植株,同时从受害植株的枝干内部找到天牛幼虫,让学生直接对比病健植株在叶片、枝干及整株形态上的区别,同时认识天牛幼虫,了解其生活习性,掌握其危害状,寓专业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3.3实现教学过程无界化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动植物和微生物的观察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如地理分布、时间、空间及种群密度等。如危害朱槿的棉大卷叶螟,常见嫩叶因受到幼虫危害导致叶片卷曲、穿孔,鲜见虫体出没;美国白蛾多发生在我国的京津冀豫及辽宁、山东、陕西一带[4],在南方地区尚未出现疫情,故要理解其形态特征及为害状等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我们将相应的标本嵌入式地灵活运用于以上教学中,使教学内容突破时空和种群密度的限制,实现教学过程无界化,能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媚.植物病虫害标本在教学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5):1583-1584.

  [2]赵玉华,郑晓军,王郑军.实验室昆虫标本的整理修复与保存探究[J].实验室科学,2012,12(5):199-205.

  [3]岳一兵,秦晓辉,周明冬.农业植物有害生物标本制作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15(5):39-40杜宾.

  [4]司志国.园林植物保护[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7.

  作者:蓝木香 单位:嘉应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推荐阅读:《中国植保导刊》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办的植保专业技术刊物。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