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物流管理论文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分类:工程师职称论文 时间:2017-07-26

  这篇物流管理论文发表了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对策研究,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迅速,冷链物流管理在人才供给上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努力和探索,为此论文给出了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对策和建议,全面促进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商品储运与养护

  关键词:物流管理论文,供给侧改革,冷链物流管理

  2015年习近平同志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年,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冷链即食食品生产审查实施细则》对采用冷链生产、运输、储存的企业进行严格审查和检验。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意见》中也提出要加快构建区域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可见从国家层面上,冷链物流建设与发展已迫在眉睫。从民生角度看,要保障食品的安全与营养,冷链是首选。从企业层面看,生鲜电商、生鲜超市等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冷链物流。因此,对于冷链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开设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寥寥无几。山东省内高职院校仅威海职业学院和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开设该专业。其中山东经贸职业学院自2016年招生,目前还无毕业生。因此,冷链物流人才供给面临数量上的严重不足。此外,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在质量方面也有待提高。

  1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在供给侧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而言,供给侧是满足职业人才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一方,它包括职业院校对受教育者进行职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全过程。它是由法规条例、师资队伍、资源配置、专业教学等因素构成。对于冷链物流管理人才而言,主要来自于高职院校冷链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

  1.1人才供给数量不足

  随着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引导的消费结构升级,冷链物流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国家自2010年开始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进冷链物流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从2010~2016年,冷库年增长率超过30%,冷藏车年增长率超过28%。预计到2020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700亿元,年复合增速将超过20%。冷链物流行业的整体平均毛利率在15%~20%之间,规模效应和学习效应的积累或许比其他物流方式更加明显。与冷链物流行业快速发展不相符的是高职院校中开设冷链物流专业的院校少,生源不足。2016年冷链物流人才毕业生数量增长缓慢,专业人才供不应求。全国开设此专业的高职院校有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10余家,但是有毕业生的院校不足10家。

  1.2人才培养质量偏低

  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作为综合应用性的专业,对于师资、实训等要求较一般专业(如相近的物流管理专业)更高。普通物流管理主要是针对常温普通货物的管理,而冷链物流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物流管理技术,还要熟悉冷链技术。因此,冷链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专业性更强,涉及到包括物流管理系统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

  但是在一般高职院校物流管理大都设置在工商管理学院等人文类系部,这些系部教师多懂物流管理却不熟悉冷链,不擅长制冷和食品等工科专业,这就造成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与实际有可能脱节。例如,物流管理的教师在讲授冷链物流管理课程时,因对冷链不熟悉,课程中案例和实训有可能按照普通物流讲解,冷链中温湿度控制知识缺乏,食品安全环节不注意,就会导致学生一旦进入冷链行业就业后,可能忽视温湿度的影响,造成产品损失,给企业和学生本身带来巨大影响。此外,高职冷链物流专业是新兴专业,家长和学生对该专业不熟悉从而导致报考人数少。学校为满足招生数量可能会降分录取,这样势必造成生源基础较差,专业学习难度进一步加大。如何提升学生质量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努力、不断探索和改革。

  1.3学生缺乏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然而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一般都是以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主,发展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较为严重,学生普遍缺乏创新能力。此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有良好的创新氛围及其教师对创新项目的指导、策划与监督,而冷链物流管理专业则缺乏指导教师,创新氛围不浓。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高等技术性人才,动手能力是重要评价指标。但是冷链物流管理专业受到实训条件、工位数少、学生安全管理等一系列限制,学生实际动手少,动手操作能力差。

  2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2.1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开设冷链专业、冷链方向

  冷链物流管理属于新兴专业,院校开设少且时间晚,同时社会上家长和学生对于冷链物流管理认识不足,报考人数少。这就要求开设院校和宣传部门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中加强宣传。此外,在招生工作中,冷链物流管理专业因与农业密切相关,在招生分数和学费等方面应适当有所倾斜。

  2.2校企、校校合作共建共享

  冷链物流管理专业本身存在师资、实训条件等欠缺,仅靠一所高校全程引进,速度慢且存在重复建设等弊端。结合当下共享经济、分享模式,专业在创办和建设过程中可以同一地区或同一院校相关专业之间师资共享,实验室共享。引进企业能工巧匠指导课堂,教师进企业锻炼成长,找到学校和企业之间利益均衡点,实现双方双赢或多方共赢。

  2.3以供给侧改革为依托,探索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利用师傅与教师讲练相结合的方式,有师傅的经验引领,有教师的理论传授,提升了学习专业课的兴趣,让学生在情景中快速掌握专业知识,毕业即就业。冷链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强,且综合应用能力要求高。因此高校冷链物流管理专业与名企物流合作,招生就业时名企效应有利于破解招生难、就业难等难题,另外随着生源数量增加与质量提高,企业技术人员可以得到满足,并提升企业声誉。

  2.4以供给侧改革为依托,强化创新指导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设离不开创新环境,政府、社会、企业以及人才中介机构也要积极参与其中,共同组建创新服务体系,整合高职院校资源,拓宽创新方向,让学生能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利用教育及实践平台,加快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锻炼,构建产学研基地、实训基地,高职院校要积极拓宽校企合作范围,积极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加强校企合作,建立高职学生创业区、产业区,建立高尖端的孵化区,发挥高职学生特长,增强高职学生在供给侧改革中的竞争力。此外,专业课中真正改变角色,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中布置任务,安排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讨论、动手操作等完成。教师在课堂中重点扮演导演和答疑的任务。

  2.5提升师资水平

  供给侧改革影响下的冷链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还需要改善冷链行业人才观念,转变冷链物流教育培养意识,让学生热爱冷链物流行业,看到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前景,学生意识的改变来自于家庭、学校教师、同学,尤其是专职教师的水平。因此专业教师在授课的同时应进行专业教育,而我们的专业教师对行业的把控,对学生思想的了解都需要及时的培训与学习。冷链行业从2010年开始迅速发展,教师仅仅靠自己的摸索和网络的学习已经不能满足授课之需,企业顶岗,参加行业培训,熟悉行业发展,方能在冷链物流教学领域引领学生成才。冷链物流行业的教师多是来自于物流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制冷等专业,这些教师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各有所长,但是冷链物流的综合能力欠缺,需要相互学习融汇贯通。此外,行业发展突飞猛进,教师多毕业即进入讲台,缺少实训经验,而企业引进的教师缺少对学生的了解和课堂把控能力,这两类教师需要相互学习,相互提升。此外,我国在冷链物流领域的研究还比较落后,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须能够适应未来企业发展,就需要教师有未来几年行业发展的眼光,因此建议冷链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除了自我不断的学习进取之外,学校需提供更多外出学习尤其是去冷链物流发达国家学习的机会。

  3小结

  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在供给侧方面不仅存在数量上不足,更重要的是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生质量堪忧。而要提高毕业生质量,从学校和教师角度就需要进行相对应的教学改革与创新。高职院校在这一背景下必须要对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面的改进,才能全面提升冷链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能力。笔者认为,应从更新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和思维、合作共建、资源共享、应用现代学徒制、提升师资水平等方面出发,全面提升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能力,完善培养模式,为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高素质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赵连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2):178-179.

  [2]张迪.供给侧改革与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第七届中青年学者论坛[C].2016.

  [3]殷颖,白小斌.供给侧改革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6,(16):30-32.

  [4]吴菱蓉.互联网时代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5(24):49-51.

  [5]乐雄平.供给侧改革下冷链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6,(10):10-17.

  [6]陈丽婷.从教育供给侧综合改革视角看高职教学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87-90.

  [7]李静宇.冷链物流:从数据看趋势[J].中国储运,2016,(6):68-69.

  [8]王志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战略构想[J].物流技术,2016,(3):5-10.

  作者:杨艳芬 单位: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推荐阅读:《商品储运与养护》是中国创办最早,最富盛名的物流科技期刊,原国内贸易部优秀科技期刊奖,就经济管理、交通运输、机械工程、发展战略、物流政策、商务电子、包装保养、卫生安全、思想教育、教学研究等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及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