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能源科研论文范文(两篇)

分类:工程师职称论文 时间:2017-07-06

  下面是两篇能源科研论文范文,第一篇论文介绍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效益研究,论文结合灌溉工程项目探讨了高效节水工程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有效缓解我国水资源的紧缺,第二篇论文介绍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及发展思路,通过分析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创新的措施。
 

节能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效益研究》

  摘要:水利是基础工程,在农业生产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某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以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统筹使用各类涉水资金,统筹安排当前和长远农田水利建设,围绕水利现代化的目标,坚持“安全、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进行建设配套,适度增加灌溉面积,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文章结合某市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区的概况探讨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区概况;效益分析

  引言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是对传统灌溉方式的创新,可以有效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的问题,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也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早在2011年,水利部陈雷部长在有关部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意见”上批示“举全部之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以此为契机,全面开启了高效节水灌溉工作的进程。为加强“河南省高效节水灌溉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领导,河南省水利厅成立了“河南省高效节水灌溉实施方案[2013-2017年]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1项目区概况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型亚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多年平均降水量979.20mm,蒸发量1498.50mm,降水主要集中在七、八、九3个月,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年际变化也存在差距,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项目区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灌溉主要依靠开采浅层地下水的平原井灌,是典型的纯井灌区。区内机井多为20世纪90年代所建,由于年久失修、管理不善、配套不足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灌溉工程不能很好发挥作用,使灌溉水源不足,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涉及3个乡镇8个行政村。区内土地肥沃,群众对发展节水灌溉,特别是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积极性高。结合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建设要求和当地农业结构调整现状,本着集中连片、整体推进、规模发展、统筹规划的原则,依据当地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确定工程建设布局、规模和形式,以经济合理、技术可行为目的,根据项目区地形、作物种植情况,确定采取何种灌溉方式。

  2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效益分析

  2.1经济效益

  2.1.1计算依据《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国家计委1993年7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采用的主要参数:按《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规定,社会折现率采用12%,财务基准率为10%。2.1.2经济效益分析该项目工程经济效益主要包括农业灌溉效益,按有、无项目对比进行计算,其间接效益未予计算。在计算时采用分摊法计算工程效益。

  2.1.2.1增产效益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成后,可有效促进项目区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30万hm2。年可增产粮食450万kg,粮食每公斤按2.20元,则年增产效益可达990万元。根据有无项目作物种植结构及产出投入按水利分摊系数0.35考虑,增产效益为346.50万元。

  2.1.2.2节水效益项目区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30万hm2,工程实施后综合节水达20%~30%,年可节约水量270万t,每吨按1.00元计算,则项目区节水效益为270万元。2.1.2.3节地效益与土渠灌溉相比,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30万hm2按节地3%计算,项目区可节地9×10-3万hm2,以单产效益指标推算,年节地效益为380.70万元。

  2.1.2.4省工效益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施后,按每公顷年省30个工日,每个工日40元计,则年省工效益为360万元。故项目实施后年效益:B0=1357.20万元。

  2.2社会效益

  2.2.1减灾、防灾,增加农民收入旱灾、洪灾、涝灾等是影响项目区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项目实施后,田间灌排工程配套标准提高,可提高灌溉供水保证程度,减轻旱、涝灾害对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影响;结合农业措施实施,推广抗旱、防风、抗逆能力强的优良品种,可提高作物本身的防灾、抗灾能力;林业项目实施,进行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四旁植树等,林业措施发挥效益后,将减少风沙危害,美化环境,保持水土资源。

  2.2.2减少水权冲突,化解水利矛盾项目实施后,损失水量减少,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增加,可减少工业、农业、城镇生活之间、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用水矛盾,减少水权冲突,促进社会稳定。

  2.2.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扶持资金,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不仅可使农业生产有较大发展,而且可带动林、牧、副、渔各业发展,各业发展又为加工业提供了大量原料,促进了交通运输和乡镇企业的发展,通过加工增值,以工补农,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发展。项目区经济发展将为当地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2.2.4增加社会稳定因素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水利矛盾的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民生活条件、基础设施、文化娱乐设施都将不断改善,因此,可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区域人民的文化素质,促进当地社会稳定。建立SIDD试点并组建供水管理组织(WSO)和用水者协会(WUA)将改变管理机制,改善水资源管理,负责项目建设、实施、运行管理,并按成本供水,负责回收水利投资成本,达到管理运行,使水利固定资产保值,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灌区的成本回收。

  2.3生态环境效益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实施,有利于缓减项目区水资源的紧张局面,将水利用系数由0.45~0.65提高到0.70~0.85,降低农作物的灌溉定额。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有效地缓解了区域水资源紧缺的矛盾,灌溉用水量的减少,缓解了当地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可适当将水资源转移到工业及生活中,提高当地的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全市灌排条件、土壤及耕作条件都将得到改善,灌溉用水量减少,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也随之减少,地下水超采漏斗区水位得到回升,维护当地地下水的采补平衡,有利于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灌溉水量是按农作物的生长期不同时段对水的需求进行灌溉,这种灌溉技术更合理、更科学,有利于水份、养份均匀实时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中,便于作物吸收,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料利用率,还能减少灌溉过程中无效入渗和蒸发水量的损失。以水资源合理配置为前提,提高水资源高效利用,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推进高效节水灌溉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促进节水模式由低效落后向高效先进转变,种植结构由高耗水作物向低耗高产高效作物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由传统种植分散经营向设施化种植规模化生产转变。进一步完善工程良性运行管理机制,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健康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要围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发展”理念,在保护农田的同时减少水土流失,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3总结

  综上所述,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所迫切需要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实施,由于采取了综合的节水措施,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项目区内作物及时灌溉得到保障,扩大了灌溉面积,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极大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还促进了生态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艾兴军,靳和平.旱田高效节水灌溉效益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8).

  [2]秦海霞,李永刚,韩献中,王艳平.中牟县高效节水灌溉规划建设效益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1).

  [3]侯云.玉门市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效益分析[J].甘肃农业,2014(16).

  [4]段鹏.豫北区域高效节水灌溉经济效益分析[J].创新科技,2014(16).

  [5]刘永禄.济阳县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与效益分析[J].山东水利,2013(10).

  [6]张昌红.隆德县凤岭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效益分析[J].农技服务,2016(5).

  作者:王伟 杨茜红 单位:河南省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站 河南工业技师学院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及发展思路》

  摘要: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产量在不断提高,依靠的因素是农业技术的不断推广。但是在推广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新的历史背景之下,如何有效地推广基层农业技术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阐述了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关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对策

  中国的农业在几十年的发展建设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进入到了比较快的发展阶段。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引领,不断为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支撑和保障。所以,应该不断推进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虽然中国的农业推广体系已经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但是传统的市场经济的制约仍然存在,管理体制也有一定的弊端,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应该做出适当的调整,解决农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现象严重

  条块共管是我国农技体系长期存在的特点。因为政府对农技体系推广的认识程度不足,将与农业技术相关的部门农技站视为下属部门,这种管理体制使上级农技部门不能对村镇农技部门进行有效的管理。相关资料显示,农技人员在工作中的多数时间都在处理行政事务,只利用很小一部分时间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技术的咨询服务工作,乡镇农技站不被重视,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技站是推广农业技术的关键和主力,但是在实际的管理中,站长并没有一些基本的职能,致使许多的农技站名存实亡,很难展开技术的推广工作。

  1.2缺少农技推广经费

  中国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仅占全部推广经费的1/5左右,尤其是基层农技推广事业的经费更少,甚至出现经费不足的情况,专业的设备没有专门人才的维护,这对我国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产生了阻碍。

  1.3办公设备落后,影响了工作的效率

  推广体系中推广机构的设备种类和数量都严重不足,其中有很多都已经用了几十年,根本不能适应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不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在2013年以后,我国开始重视设备的建设和作用,对设备仪器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当前推广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基层推广体系建设中设备不足的问题,亟需解决的就是设备不足和设备落后的问题,这是未来农业推广体系发展的方向。

  1.4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数量少且素质不高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着推广人员专业素质低的问题。推广队伍中优秀人才少、整体素质差,经过正规培训的人才很少,同时待遇又达不到满意的程度,对推广体系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据相关的农业局长介绍,在1400个农户中只用一个工作人员从事农技推广工作,而在乡镇中能够胜任该工作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其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例仅为5%左右,在所用的工作人员中,能够胜任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仅有2人,比例非常低,这些都阻碍了农业技术在基层的推广[1]。

  2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创新的措施

  2.1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机制创新

  2.1.1创新人事管理机制应对人才机制进行适当的改革,建立比较完善的人才机制,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健全发展。2.1.2改变管理队伍结构在领导岗位的建设中,应加强对领导班子的建设,对经验比较丰富、从事农业推广工作时间比较长的人员进行定期的培养和长期的观察,逐渐将其作为领导干部的储备资源。2.1.3完善考核制度建立比较完善的考评制度,当地的领导、上级主管部门和职工之间协同配合,建立完整的考核制度。2.1.4创新分配机制应进行工资制度的改革,确保公平和公正,实行绩效和工资挂钩的制度,通过业绩大小分出不同的层次。

  2.2加强县级农技推广的融资

  2.2.1强化国家拨款的渠道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缩短这种差距,应该建立相应的农业支出制度进行指导建设。2.2.2完善其他的融资体系为了加强推广工作的展开,应该鼓励民间私人投资,拓宽资金的渠道,进而实现推广体系的建设。另外,要对县级的推广中心进行建设,尤其是加大对资金的投入,保证经费能够维持工作开展。

  2.3培养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

  2.3.1完善技能人才的培养,建立资格证书制度在录取人才方面,进行考试制度,优胜劣汰,对优秀的人才进行录取和培养。另外,做好人才的资格认定工作,加强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2.3.2提高工作人员待遇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待遇,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

  2.4切实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

  对正在建设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政府应该在资金和人力方面给予支持,不断建立相应的配套体系,特别是农技站的建设和农业技术推广设备的购买。明确不同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确保各司其职,不断完善推广体系的建设[2]。

  2.5构建农技人员工作责任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

  通过考核制度对不同技术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将其工作的成果进行量化考核,并将考核作为重要的业绩指标。

  参考文献:

  [1]王春安.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11):309-311.

  [2]邱小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分析与建设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0(8):32-35.

  作者:宗乐乐 单位:鹿邑县农业局综合执法队

  推荐阅读:《节能》(月刊)创刊于1981,由辽宁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辽宁省能源研究会主办。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