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金融安全管理方向论文(2篇)

分类:经济论文 时间:2017-04-04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金融方面运用了很多的信息管理方式。但是,由于科技信息也存在众多的漏洞,需要对此进行完善,来确保我们国家及个人的金融安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金融安全管理方向论文(2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金融安全

》》》在线投稿《《《

  金融安全管理论文篇一

  加强反洗钱管理工作 确保金融安全运行

  洗钱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不仅影响金融业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会对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产生严重破坏。农村信用社应当充分认识到开展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采取必要措施,积极开展反洗钱工作,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 从目前农村信用社反洗钱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由于认识层次、内部控制、组织机构及技术手段等多方面的原因,反洗钱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农村信用社反洗钱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反洗钱意识淡薄

  人民银行总行先后发布了《反洗钱法》、《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报告管理办法》、《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1997年我国新颁《刑法》191条明确了“反洗钱罪”。但是,这一系列条例、法规在农村信用社网点中的学习、贯彻、执行力度参差不齐,大部分仅停留在略知一二的层面上。一线员工反洗钱意识淡薄,普遍缺乏反洗钱工作经验。而多数基层网点负责人也未能充分认识反洗钱的重要性,对反洗钱工作人员的教育还不够深入,还有部分基层网点负责人认为,追求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的目标,反洗钱工作不仅增加了工作流程、工作强度和经营成本,而且还可能因为制度的执行影响客户关系,导致资源流失,影响自身经营和效益,因而这项工作对基层网点来说,当面临监管职责和自身利益的矛盾时,他们往往还会在不违背大原则的前提下,为满足客户的需要而进行一些违规操作。

  (二)银行内控制度不健全或不能得到有效落实

  部分农村信用社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反洗钱规章制度不详细,内部制度建设流于形式,严重制约了反洗钱工作的效率。再加上基层网点反洗钱意识淡薄,未能严格执行“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对反洗钱客户尽职调查工作敷衍了事,对客户的认定仅限定于《公民联网核查系统》,核查工作缺乏主动性;同时,由于对客户的宣传不够,社会公众仍然缺乏对反洗钱政策的了解,使金融机构进行客户尽职调查时遇到较多阻力。很多客户对反洗钱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客户尽职调查不理解,不愿意透露职业、收入状况、资金来源和去向等和反洗钱工作密切相关的信息,而《反洗钱法》中,对客户的义务规定仅限于应当提供真实有效的身份证明文件,难以给予银行更多的法律支持,使客户尽职调查工作难以达到要求。

  (三)客户身份识别存在难点

  “了解你的客户”是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基本要求。无论是对公客户还是对私客户,在开户时大部分会采用居民身份证作为身份证件,公安联网核查系统的出现,为银行识别客户身份证件的真实性提供了保障。但是,其他合法个人证件难以识别。按照规定,在开立账户时,客户提供的军官证、警官证、外籍护照等也属于合法证件,但一方面大部分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没有配置识别这些证件真实性的辅助设备,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大多数的柜员对这类型证件既不熟悉它的防伪标志也没掌握其识别要点,因此,大多数银行柜员只能凭直观感觉对这些证件的真伪进行判断。目前已经有不法分子利用银行不熟悉非常规证件鉴别的漏洞,采用非居民身份证证件办理金融业务进行不法活动。而银行对客户的了解,也仅限于掌握客户开户资料的合规性内容,对客户的经营状况、关联企业状况、主要资金往来对象、经营范围等信息缺乏真实的、详细的了解。

  二、农村信用社反洗钱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反洗钱意识,培养反洗钱骨干队伍

  反洗钱培训是银行开展反洗钱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提,是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保证银行各个层级的工作人员都树立洗钱风险意识、反洗钱法律意识及合规意识,明确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保证员工了解反洗钱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掌握反洗钱工作必备的技能。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反洗钱宣传活动,提高基层网点负责人对反洗钱工作的认识,促使他们对当前洗钱的严峻形势及反洗钱的重要意义有所了解,让他们能够正确对待反洗钱在工作中形成的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从而在工作中,自觉地履行反洗钱的工作义务。与此同时,通过制定和实施由浅入深的系列培训计划,从提高从业人员的反洗钱知识、技能出发,着重加强反洗钱专业知识培训,培养一批具有反洗钱专业技能的业务骨干。培训应遵循“不同对象、不同方式、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原则,可采取实地培训、网络培训、举办培训班、组织反洗钱有奖知识竞赛、在基层网点开展巡回指导、案例剖析、以会代训等丰富多样的形式,以点带面,丰富和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反洗钱意识和反洗钱操作技能,全面提升银行业反洗钱工作水平。

  (二)建立健全反洗钱内控制度

  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是银行反洗钱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如果一个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反洗钱工作将难以有效开展。在构建反洗钱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银行应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使内部控制的方法、程序及措施在反洗钱工作中切实发挥保障作用。农村信用社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经营情况,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反洗钱制度措施,将反洗钱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要求,分解、细化落实到具体管理和业务流程当中去,并以此作为内部管理考核、奖励和惩罚的依据,增强反洗钱制度的操作性和实效性,努力将各项制度、规定落到实处。并指导网点营销人员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反洗钱与业务发展的关系,依法经营,依法履行反洗钱的有关职责。

  (三)全面推进客户身份识别

  客户身份识别是我国反洗钱法律制度的强制性要求,是银行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是银行做好客户风险分类、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及其他反洗钱工作的基础。农村信用社应严格按照人民银行《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要求,开展客户身份识别工作。执行银行账户实名制,实行“了解你的客户”的原则,充分利用居民身份联网核查系统、身份证鉴别仪,做好客户尽职调查,对居民的身份信息进行核实。了解客户背景、交易目的、交易性质、资金来源和用途。保存身份文件和交易记录,为司法和执法当局日后的追查提供翔实的金融信息资料,达到利用有效的金融信息控制洗钱的目的。四是重点审查高风险客户,对于高风险客户,金融机构内部审查的频率应远远高于低风险客户,尽职调查程序要得到客户个人财产、资金来源等问题的答案。

  金融安全管理论文篇二

  金融机构信息资产安全与操作风险管理

  金融机构操作风险具有不同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显著特征,是其基础性风险。巴塞尔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定义是:“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它是指由于不当或不足的方式操作业务或外部事件而对银行业务带来负面影响的可能性。操作风险是与银行业务操作紧密相联系的风险,它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共同构成商业银行的三大风险。对于操作风险的监管。直接涉及银行信息资产风险的监管,银行信息资产风险监管与操作风险监管有着密切关系,加强操作风险的监管,就必须高度重视信息资产风险的监管。

  一、IT环境下操作风险的挑战

  (一)IT环境下操作风险的隐患

  当前由于银行系统漏洞或缺陷导致的操作风险事件呈现出上升趋势。据银监会通报,2007年以来银行业发生的5起典型信息系统风险事件,分别是:2007年3月21日,交通银行因主机监控软件存在缺陷,导致业务交易阻塞,系统瘫痪近4个小时,所有营业网点无法正常开展业务;2007年8月15日,中国工商银行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升级,由于没有避开业务高峰期,导致个人业务系统运行不畅,业务办理速度缓慢,部分代理证券业务受阻,在持续5个半小时后,系统才逐步恢复正常;2007年10月18日,中国建设银行股民保证金第三方存管系统出现故障,与券商的交易无法正常进行,事故持续了两个小时,在证券交易收盘后才恢复正常;2007年12月21日,招商银行因运行中心核心网络设备出现故障,造成业务无法正常进行,虽启动了应急预案,但仍然中断营业近1个小时:2008年1月7日,北京银行因主干专线的入户接入设备发生故障,造成在京117家支行所属网点柜台交易缓慢,业务无法正常进行,故障在1个多小时后才得以解决。上述案例中,既有信息系统自身原因引发的故障,也有人员操作失误引发的故障,信息系统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关注和防范的焦点。

  (二)lT环境下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

  技术导向型操作风险是指由于技术问题,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对银行的系统、流程、产品、服务和交易等产生不良影响而导致的操作风险,包括IT技术、网络系统、产品的服务缺陷。以及外部法律、税收和监管方面的变化对银行冲击而造成的风险。关于金融机构技术导向型操作风险涵盖的范畴及其风险的含义,在2006年出台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给出了明确定义:“主要包括总体风险,研发风险、运行维护风险、外包风险等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几个高风险点……其中,总体风险是指金融机构信息系统在策略、制度、机房、软件、硬件、网络、数据、文档等方面影响全局或共有的风险;研发风险是指信息系统在研发过程中组织、规划、需求、分析、设计、编程、测试和投产等环节产生的风险;运行维护风险是指信息系统在运行与维护过程中操作管理、变更管理、机房管理和事件管理等环节产生的风险;外包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将信息系统的规划、研发、建设、运行、维护、监控等委托给业务或外部技术供应商时形成的风险。”

  二、金融机构信息资产安全的需求

  金融机构信息系统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运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集成的处理业务、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系统。金融机构信息系统具有如下特点:1.金融信息化的建设以及网上银行业务的迅猛发展,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业务集中度非常高。2.数据大集中后,由于单笔交易所跨越的网络环节越来越多,信息系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高。3.信息安全性要求高,信息系统的各种文档资料和用户资料均需保密。

  (一)信息资产安全的边界

  有关信息资产的含义,目前众说纷纭,本文借鉴屈延文(2006)给出的定义,即信息资产是由信息范畴资产、系统范畴资产和附加范畴资产组成。其中信息范畴资产是指信息存在形式、信息内容、内容价值;系统范畴资产是指系统存在形式、系统行为、行为价值;附加范畴资产则是不同的关注者(计划者、拥有者、设计者、实施者和用户等)对信息与系统两个范畴关注的需求价值(附加价值)。例如包括开发、运营、管理、维护和服务等产生的关注性的资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信息安全的内涵也在不断的延伸。从最初的信息保密性发展到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进而又发展为“攻(攻击)、防(防范)、测(检测)、控(控制)、管(管理)、评(评估)”等多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施技术。

  (二)信息资产安全性原则

  信息,在ISO17799中被看作是一种资产,这种资产可以增加组织的价值,因而它也需要得到恰当的保护。信息资产安全需要保护信息资源,防止未经授权或偶然因素对信息资源的破坏、修改、非法利用或恶意泄露,以实现信息保密性、完整性与可用性的要求。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规范(1SO,IEC 17799)和其他一些机构的文

  献中,都定义了信息安全的基本特性:如保密性,完整性。有效性;另外也可包括诸如真实性,可审计性,不可否认性和可控性等。

  三、金融机构信息资产操作风险监管的对策

  风险监管是信息资产安全管理的核心。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实现对信息系统风险的识别、计量、评价、预警和控制,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创新,提高信息化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信息资产操作风险管理的原则和目标

  实施信息资产风险管理的原则为:1.针对性。对金融机构信息资产所面临的安全需求进行认真全面地分析,找出具有针对性的安全威胁。有的放矢地做好安全工作:2.均衡性。对信息安全的各个环节进行安全强度分析,找出信息安全的脆弱点,提出强度均衡的设计方案;3.时效性。在实施信息安全管理时,要量力而行,安全投入与所需要的功效相适应。即对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及可能承担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从而制定出合理的安全策略;4.独立性。信息安全所采用的技术均应立足国内,不得直接引用未经消化改造的境外安全保密技术和设备;5.综合性。信息安全必须通过技术、管理和安全基础设施的综合实施才能奏效,即信息安全=风险分析+执行策略+基础实施+漏洞监测+实时响应。

  金融机构信息资产安全管理的目标为:一是对信息资产安全现状做出正确判断;二是较为准确地估计特定系统风险;三是建立相应的控制风险的机制,并把这些机制融为一体形成防护体系;四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并把系统带来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二)构建信息资产操作风险管理框架

  信息安全风险是人为或自然的威胁利用系统存在的脆弱性引发的安全事件,并由于受损信息资产的重要性而对金融机构造成的影响。资产、威胁和脆弱性构成了风险的三个关键要素,而风险评估则是围绕这些要素及其相关属性依据国家有关管理要求和技术标准,对信息系统及其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科学、公正的综合评价的过程。本文借鉴MSF风险管理框架,建立以操作风险管理为核心的信息资产安全模型。即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分级、风险计划和调度、风险跟踪和报告、风险控制以及风险学习六个步骤。

  1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的目的是发现潜在的威胁,预防某个特定威胁利用某个特定系统的脆弱性对系统造成损失,威胁可以通过威胁主体、资源、动机、途径等多种属性来描述。造成威胁的因素可分为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风险识别应该在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中不断地重复。

  2 风险分析与分级。风险分析是对信息及信息处理设施的威胁、影响、脆弱性及三者发生的可能性的评估。它是确认安全风险及其大小的过程,即利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借助于风险评估工具,确定信息资产的风险等级和优先风险控制。

  3 风险计划和调度。风险计划提取风险分析中获得的信息并用其明确表达策略、计划和工作。风险调度可以确保计划被认可并融入标准的日常信息资产安全管理进程和基础设施中,从而确保风险管理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执行。

  4 风险跟踪。风险跟踪监控特定风险的状况以及它们各自工作计划中的进展情况。风险跟踪也包含监控变化风险的概率、影响、暴露程度以及其他因素,这些变化可能改变优先级或风险计划、信息资产特性、资源或是进度表。风险跟踪从风险等级的角度定义风险管理过程在信息资产中的可见度。

  5 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执行风险工作计划和相关现状报告的过程。风险控制也包含项目变化控制请求的初始化,而风险状况或风险计划的更改可能导致信息资产特性、资源或进度表的更改。

  6 风险学习。使知识和相应项目案例及工具正式化,并在团队和企业内部以可再度使用的形式提取知识。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整个金融业的安全和稳健运行。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阶段,金融业的安全变得更为关键。操作风险防范的重要内容就是从技术防范为主的被动信息安全转移到以预防为主的主动风险管理框架中来,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为社会提供安全、持续的金融服务。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