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及发展现状,随着大学生就业人数的增多,就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创业教育是一种素质深化教育和实践教育,论文以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现状为例,探讨了如何提升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摘要: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实践研究是培养大学生求新求变的意识,引导大学生学会整合资源、实现梦想的过程。高校应立足于广义的创业教育实践研究,把创业纳入课程体系,完善创业教育系统。实施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是高校积极探索的重要育才途径。
关键词:教育教学论文,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
自2003年以来,随着大学持续规模扩招,大学生就业人数激增,2015年大学生就业人数超过2003年的10倍。在大量农民工进城、海归人士回国、社会企业不断精简裁员的情况下,金融危机的蔓延更是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独生子女政策30多年的推行,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我国人口红利逐渐减少,传统密集型企业的优势慢慢丧失,就业岗位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大高校纷纷从“以就业作为导向”的教育向“以创业作为导向”的教育转型。创业教育的提出,从表面上看,是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的压力,让大学生从“谋求岗位”的求职者转变成“提供岗位”的供职者。从深层次原因看,在21世纪,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由过去的人力资源密集型迅速向技术型、智力型转化,人才成为各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竞争要素。未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较量将会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
一、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概念的界定
创业教育,从广义上看,是对学生进行包括创业意识、思维、技术等各方面素质的培养,使其具备相当程度的创业能力;从狭义上看,则是培养学生具体的创业操作技能。培养大学生具备法律、金融、财务、人力资源等知识,掌握组织、运作、谈判、交流、市场评估、预测和募集资金等技巧。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出具有一定的领导力、全局化的思维方式、锐利的市场洞察力、踏实坚毅的作风的人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如下内涵:一是高校创业教育的教育主体是在校大学生,是受过高等知识系统训练的人;二是高校创业教育包括传授创业知识与实践创业。创业教育的内容包括商业机会的识别、整合资源、寻找资金、协调沟通、团队合作等能力以及创业实践活动。高校创业教育以培养大学生综合创业素质为目标,增进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能力,培养符合时代特点、能够自主创业的人才。它不仅是学历教育,更是一种素质深化教育和实践教育。
二、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
据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根据麦可思调查研究,2015年有2.9%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在半年后自主创业,其中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相对较高[1]。高校毕业生的创业主要集中在教育培训、餐饮、百货零售以及金融投资等领域。高校创业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在组织支持方面,兼职师资多、专业权威师资少;在质量控制方面,创业教育素材多、监督评估少;在延展活动方面,可获得资源多、可利用资源少。这使得我国教育机构对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产生了质疑。彼得•罗宾逊和马克思•海恩斯认为,创业教育经过了近几十年的发展,现在研究的方向不是怎样从宽度上发展创业教育,而是怎样从深度上发展创业教育[2]。因此创业教育需要通过引进和运用新的教学技术和教学理念,建立更加正式的学科课程,以提升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推动创业教育国际化,使大学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三、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理念不够深入人心
很多高校认为创业教育是社会的事情,应交给就业指导中心负责指导,对创业教育的科研、教师培养等方面不够重视。他们觉得大学生不具备创业的能力,应该先就业再创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甚至把创业教育单纯地理解为培养“小老板”。从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来看,学生对创业教育非常感兴趣,但大多数学生都是抱着当“老板”的念头,一旦心中的梦想和现实存在差距,就畏难而退。多数开展创业教育的高校仅仅只是响应国家的号召,做做表面工作,比如举办大学生创业讲座、举行创业计划大赛等。他们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创新的一个念头,与理论基础知识没什么联系[3]。但是,创业教育和基础教育一样,创业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其最根本的理念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的培养。创业教育是启蒙教育,是为了开拓视野、传承创业思想、浇灌创业理念的基础性素质教育。
(二)“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单薄,很难找到既具有创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因此,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切实打造一支素质、技术过硬的创业教师队伍。虽然教育部连续多年开办“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培养输出了近500名具有创业理论知识和一定实践技能的教师,但还远远不够。另外,部分高校领导没有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对师资的引进还停留在对教师学历、文凭、理论知识的考察上,对教师的培训还停留在专业知识和道德素质的培训上。
(三)创业教育内容相对单一
创业教育不是简单的理论学习,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创业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将书本上的创业知识运用到创业实践中。然而创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要求创业者全面掌握心理学、社会学、成功学、公共关系学、法学等。目前,创业教育课程还是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忽视了对学生创业思想意识的培养,缺少技术能力的培养和指导。课程内容过于陈旧,创新元素甚少。因此,创业教育课程应关注学生在创业意识、思维、理论、素养以及实际操作等方面的技能提升,才能真正达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
(四)缺乏家庭的支持
创业教育能否顺利开展,还取决于社会、政府、家庭、学校的支持与关注。然而在我国传统思想文化观念的影响下,许多家长仍然希望孩子能够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不愿让孩子自主创业。即使当孩子有了创业的想法,希望得到家长在资金和精神上的支持时,很多家长都予以否定。家长的这种态度给想创业的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其知难而退。
(五)评价主体单一
创业教育课程中有很多不能用分数来衡量学生成绩的学科,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课程、难以考核的隐性课程等[4]。复杂多样的课程类型要求其考核方法由原来单调的分数考核变为灵活多样的综合考评,评价主体也应随之多元化。但是,目前的高校创业教育评价体系还是以教师单方面的评价为主,几乎没有学生、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参与,评价主体单一。
四、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建议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创业精神
高校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培养创业精神的环境,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时刻渗透创业精神。第一,模范引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健康的人格、满腹的才华同样需要榜样的引领和激励。很多成功的创业者都为自己树立了榜样,并时刻鞭策自己。从身边的成功创业者身上吸取经验,可以让创业者在创业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成长得更快。第二,逆境磨练。在真正的创业环境中到处充满了竞争和压力。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让创业者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意志,培养他们敢想、敢做、敢闯的创业素质。第三,实践感悟。创业精神来源于实际操作经验的积累,成功的实践能带给创业者成功的喜悦。只有经历了创业实践的磨练,才能更加明确自己的创业目的,坚定自己的信念,完善自己的精神。
(二)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创业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建立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使学生在创业教育中真正掌握系统的、扎实的创业知识。一名优秀的创业教育教师不仅要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创新实践的能力。然而,目前“双师型”教师还很少。高校可以对创业教育优秀的教师进行系统培训,选派他们走出国门学习外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5]。还可以选派一批具有创新思维的年轻创业教育教师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使他们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实践活动。
(三)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创新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创业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经得住失败的考验,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才会更大。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创业课题,让学生结合已掌握的创业知识和技能,设计出包括资金筹集、场地租赁、经营方向、如何招聘以及成本、利润核算在内的详细创业方案,通过专家和教师评议后进行有效的反馈和研讨,培养学生的综合创业素质。
(四)重视家庭在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家庭是学生受教育实践时间最长的地方,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家长的观念和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看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家庭教育能影响学生创业的自信心,受过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更能够成为有思想的创业者。
(五)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创业教育中,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可以采用学校评价、政府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校评价应该遵循通过评价反馈信息、指导调节决策的原则。高校可以遵照评价标准组织学生、教师和家长积极参与评价,通过评价活动让学生展现特色、完善学习。在学校“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可以争取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组成专门的评价小组,实施对高校创业教育教学的评价。政府和社会舆论评价应运用多种手段采集信息,从高校对创业课程的开设、研究文献、毕业生创业成果、创业率、学术研究成果、师生创新创业成果6个方面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韩菁菁,韩晗.长三角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商论,2015(27).
[2]武巍.多维主体视阈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与机制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5(3).
[3]陈元媛.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研究[J].科教导刊,2015(33).
[4]林红英,林旭东.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2).
[5]于沂仟.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10).
作者:谢卉
推荐阅读:《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月刊)创刊于2013年5月,由河北出版集团主管,方圆电子音像出版社主办,河北省电化教育馆协办,是河北省教育技术协会会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