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网络工程师论文青少年网络文化消费研究

分类:工程师职称论文 时间:2016-12-05

  这篇网络工程师论文发表了青少年网络文化消费研究,网络文化消费推动了社会文化的大发展,论文总结了青少年网络文化消费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对青少年网络文化消费的引导策略。
 

网络工程师论文

  [提要]在互联网+文化产业背景下,青少年因其“追求更加舒适的生活,追求个性与自由”的理念而更易接受网络文化,同时青少年网络文化消费行为也备受各界关注。因此,探究该背景下青少年网络文化消费基本问题,把握其症结所在,以及预测青少年网络文化消费的引导对策,对于升级打造优秀青年网络文化产品,探索青年文化产业发展新思维,寻找青年文化教育新路向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网络工程师论文,互联网+,青少年,网络文化消费

  一、互联网+青少年文化产业与文化消费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要求。这是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后,中央全会文件再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反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迫切需求。而伴生文化产业的则是建立在物质消费的基础之上,能够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一种消费。当然,文化消费不仅包括精神、理论和其他文化产品的消费,也包括文化消费工具和手段的消费。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所掀起的空前的技术革命,极大地冲击和改变了文化产品商业模式。借助互联网而形成的网络文化消费打破了传统文化消费的局限性,使不同区域文化、语言交汇互通。在传统的文化消费模式上赋予了新的特点,弥补了旧模式的不足。网络文化消费成为打破空间束缚和技术限制的重要平台,大力推动了社会文化大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的“生态融合”为促进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推动新兴产业地位升级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对此,文化产业也不例外。“互联网+”,是现代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领域创新发展和变革的新方法论,同时也是推动青年文化产业与其高度融合的新引擎,是催生文化产业新模式、新产品、新服务甚至新生态的先进信息技术平台。互联网+青年文化产业,既是文化产业对文化增长性、广泛性为特征的知识社会和“互联网+”的理性回应,也是年轻群体对于紧跟时代步伐,贴近民生生活的具有创造性和智慧性文化产品的现实期待。探索“互联网+”在青年文化产业中的重要驱动力量,分析“互联网+”背景下青少年网络文化消费的问题特征,以及进一步预测“互联网+”背景下青少年网络文化消费的引导对策,对于打造升级版的青年网络文化产品,探索青年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维,寻找青年文化教育的新路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青少年网络文化消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网络文化消费作为一种新兴文化消费形态,它便捷快速、内容广泛的特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呈现出以下现状:一是网络文化消费增长快速。据文化部统计,2016年上半年,我国网络文化市场整体营业收入达1,017.2亿元,网络文化行业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同时,新网民的稳健增长和手机网民规模进一步持续扩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1.7%,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网络娱乐消费进一步向移动端转移,手机端网络音乐、视频、游戏、文学用户规模增长率均在6%以上。这些惊人的数字真实写照了我国文化消费的蓬勃发展。二是消费主体庞大、且趋于年轻化。我国网络文化市场逐渐呈现出消费主体庞大且趋于年轻化趋势。中国网络视频、音乐、游戏和文学等四类用户规模达到16.5亿,当然其中不乏重复注册用户,但该数量也足见网络文化市场用户的庞大。而从消费者年龄结构来看,年轻群体已成主力军。根据2016年1月CNNIC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5.1%;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9.9%,10~19岁群体占比分别为21.4%。在欣欣向荣的网络文化发展中,青少年群体因其“追求更加舒适的生活,追求个性与自由”的理念,更易接受和喜爱网络文化消费,这也使他们成为网络文化消费的主力军。但也存在着诸多的隐忧及问题。表现在:一是量多质少———消费内容质量低,浅层内容普遍存在。目前,我国青年文化产业领域潜力十分巨大,但面对年轻群体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和供给之间依然存在结构性不平衡,消费潜力未能有效释放。其中,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没能真正满足青少年提升的文化需求。同时,在文化市场空前繁荣的背后,不难发现我国文化消费领域产品数量虽然众多,但具有独特创新能力的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却非常稀缺,文化市场的同质化问题严重。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由于文化市场借助网络环境过度商业化导致其具有很强的逐利性,大众创作时更多是迎合物质主义文化消费观念,由此网络文化作品呈现出“量多质少”的问题。商业模式不成熟,也导致了文化产品供给水平较低,文化消费市场发展不够稳定。二是形式多样———优秀文化蓬勃发展,糟粕文化并行左右。网络文化市场上大量作品出现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问题。有的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善恶不辨,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有的追求奢华、过度包装、炫富摆阔,形式大于内容等等,这严重影响着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网络文化消费者的价值观和对社会的道德认知。该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网络文化作品在与资本对接过程中,创作者往往在逐利性的驱使下,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从而使得网络文化作品良莠不齐,整体水平相比传统文化相差悬殊;第二,网络文化作品创作者大多是以迎合时代潮流和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进行创作的,其中不乏急功近利、趣味低俗和拜金主义者,因此在网络文化作品中所表达的价值观念常常出现缺乏理性和情绪化倾向。三是主观感性———消费模式不完善,理念不成熟。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其消费理念也正处于一个不成熟、不稳定的状态。青少年的网络文化消费行为更多的是依靠主观感性意识,往往缺乏理性的思考,在面对喜欢的新鲜事物和面子需求等多方面的心理因素影响下,会极大地刺激他们去盲目追求超前消费、从众消费,而无法正确把握适度消费和合理消费。青少年作为没有稳定经济基础的群体,消费水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盲目的过度消费将会对其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此外,网络上的文化消费虽然能够促使青少年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但青少年在消遣性的享受型文化消费发展快速,已经大大超过能提高青少年自身涵养方面的基本型和发展型文化消费的投入,这就导致部分青少年群体陷入了一些庸俗、娱乐享受的消遣文化当中,对其生活和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三、青少年网络文化消费引导策略

  第一,调结构———提高网络文化精品供给,释放网络文化消费潜力。推动青少年文化消费繁荣发展,满足年轻群体的多样化精神需求,不论是发展青年文化事业还是发展青年文化产业,其核心点都是要创作更多优秀青年文化作品。根据“供给创造需求”理论,要想保证文化产业的繁荣,就必须改善文化产品供给,在保证发展多种多样全面文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保证其质量和品质。这也是改善青少年网络文化消费的当务之急。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政府部门要改善管理与服务流程,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网络文化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激发优质文化产品消费需求。一是在资金、政策扶持方面要注重向优质内容生产倾斜,可设立扶持基金,促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二是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消费领域,通过并购提升文化消费市场的集中度,培育一些以创新为导向的、有着长远发展战略的全产业链式大型文化企业;三是企业要避免短期的恶性竞争,加大在内容供给方面的投入,不断进行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第二,强管理———完善网络文化市场管理体系,保障市场有序发展。网络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策和法规的引导和规范。网络文化市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落实和完善网络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具体来说,就是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文化政策、法规,设立有关的管理机构,阻止低级恶俗趣味文化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打击各种消极性文化产品。一是试行网络文化市场黑名单管理办法,加强对于网络文化市场违法行为的监管,建立兼具司法与行政并行的优秀网络文化产品保护双轨制,逐渐完善网络文化市场违法行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二是探索建立了网站重点监管工作机制,从源头上遏制各类消极性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三是积极通过各类媒体资源对不良网络文化产品进行宣传报道,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示范作用,为网络文化市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第三,促监督———完善网络舆论监督体系,做好网络文化消费引导。网络舆论监督既能够张扬网络文化作品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推动顺应时代要求的文化发展潮流,同时又能够及时指斥网络文化作品所暴露出的问题,对网络文化市场的发展给予必要的引导和规约。因此,建立和完善网络舆论监督体系,能够为网络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青少年网络文化消费观的正确引导,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与网络舆论环境。对此,政府、社会、学校、家庭都要进行负责和监督,并行协调,规范网络舆论力度。媒体,尤其是网络传播媒体,作为青少年更容易接触的平面,更应具有宣传育人的社会责任感,传播符合时代观念的特色文化。对网络文化产品的消费应抱审慎负责的态度,要对是否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出理智的判断,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善意劝喻,充分发挥其在市场机制中的正向导向作用。第四,重教育———加强家校教育互动,帮助青少年树立健康文化消费观。在社会转型时期,培养青少年健康的文化消费观念是现实的召唤。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和发展,其消费心理正处于一个不成熟、不稳定的状态,他们的文化消费常常要受到自身素养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仅能帮助青少年树立健康的网络文化消费观念,引导青少年合理消费和健康成长,对于引领整个社会的消费思潮也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基础,对青少年有着潜移默化的特殊作用。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父母一方面要给予孩子一定的消费自主空间,另一方面要以身作则,培养孩子适度消费的良好习惯和勤俭节约的思想。学校要及时更新消费教育课程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鼓励有针对性的消费教育。例如,可以研究学生的兴趣、需求,然后充分利用校内的学生文艺团体、兴趣小组、协会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科技类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在活动的组织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嵌入消费教育的内容,重视活动的引导和指导。而我们更是希望青少年自身要努力培养自律能力,克服盲从心理,真正提高自身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走出文化消费的误区。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晓晖.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J].求是,2015.

  [2]安雯.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状况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

  [3]齐敏.21世纪我国文化大众化问题探析[J].人民论坛,2010.

  作者:高健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推荐期刊:《电信网技术》旨在贯穿政府颁布的电信网技术体制、标准、规范、提供与新技术、新装备有关的各种网络规划的解决方案,以及系统、终端设备入网检测信息、咨询,增进中外电信界的相互了解,促进电信主管、经营、科研、生产部门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中外电信企业间及广大用户间的信息桥梁。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