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各项科技都在不断发展中,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现在人们倡导的一个方面。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德州精神研究。
摘 要:德州城市精神概括为“厚德、包容、创新、图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综合体现了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旗帜,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新时期我们的国家精神。德州精神建设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作用和规范作用,激发精神斗志,努力实现“幸福德州”的目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州精神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综合体现了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而城市精神是在某一区域内建立在传统与现代文化基础之上形成的具有高度认同感的理论体系、行为规范、价值目标的集中体现。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它是生活在同一城市或地区人们共同的价值理念和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体现了城市市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城市精神是一种文化软实力,它对于城市总体建设起着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作用,所以,概括和提炼一个城市或地区精神,并使其成为推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动力,是我们今天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落实习近平治国理政理念的重要工作。德州是位于山东省西北部的一个地级城市,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也是历史文化名城。把德州精神表述为“厚德、包容、创新、图强”,既传承了德州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又立足于当代蓬勃发展的现实域情,更是指引着德州未来城市建设的方向。
一、德州精神的全面阐释
“厚德、包容、创新、图强”的德州精神是从传统历史文化和现代人们的精神面貌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它是德州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厚德”其词义解释为“有大德、深厚的恩德,心胸宽广,不计较个人得失”,“厚德”作为德州精神之首体现了德州人崇尚公德、重情尚义的道德品质。“厚德”一词出自于《易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1]“‘厚德’不仅仅是在‘德’字上与我们‘德州’的名称息息相关,更是对德州精神植根于古老、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的高度提炼,应该说这是德州精神的文化之根、灵魂之源”。[2]悠久的德州文明史自古就有“厚德”的传统,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伦理,到东方朔的“割肉遗妻”;从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到大书法家颜真卿;从掏粪工人时传祥到因奋不顾身搭救一跳江女青年而壮烈牺牲的孟祥斌;在这些人身上体现的都是“厚德”的精神品质。
“包容”作为德州精神的重要元素,是德州历史文化传统的结晶。包容就是胸襟要宽广,能够容载万物、宽厚大度,“包容”并不是良莠不分、鱼龙混杂,而是在明辨是非、去伪存真的前提下兼容并蓄。同时“包容”也是体现在全方面的,从董仲舒的“融汇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包容,到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同时并存的宗教包容,再到各民族大融合的民族包容,都体现了德州所具有的开放包容的气质。
“创新”就是思想解放、革故鼎新、敢为人先。“创新”表明了德州人民在建设幸福德州的过程中,既源于历史,正视现实,又突破历史、突破现实的积极进取精神。“创新”并不是独出心裁或投机取巧,而是科学创新、合理创新,为社会进步而创新。德州自古就有着创新的历史传统。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对先秦诸多学派思想作了全面的总结和融合,可谓是封建时代勇于创新的典范;明清时期著名诗人田雯、冯廷魁等以创新精神开创诗坛新风,为德州古代文化添注了一股清新的元素;改革开放以来,德州在各行各业也出现了不少自己的创新之举。创新就是德州发展的动力和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图强”释义为“振作精神,以求强盛”。把“图强”定为德州精神重要元素之一,是因为德州人民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就不断与黄河水患进行抗争,在此过程中磨就了“图强”的坚强意志和乐观情怀。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了近代屈辱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侮,德州有识志士为了拯救民族危亡和争取民族解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救亡图强”的斗争。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德州曾一度丧失了许多快速发展的机遇,在发展成果和发展速度上与周边一些较发达地区拉开了较大差距,但是德州人“奋发图强”的精神却一直没有丧失,当前不断推进的“幸福德州”建设正是在“图强”精神引导下阔步前行。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德州精神的内在联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德州精神具有一致的本质特
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兴国之魂,其本质反映了人们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德州精神作为区域精神具有着引领、凝聚、导向和激励等基本功能,是实现“幸福德州”目标的根本动力和价值导向,因此二者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具体表现为:
(1)都强调人民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性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那就是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的主体和价值主体。从其24字内容表述来看,无论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还是个人层面无不体现着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和谐、法治的公正、民主和平等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践行德州精神目的是为了建设好“幸福德州”,实现德州跨越发展,提高本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实现精神面貌的大改变,无论从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终极目的还是为着人民得利益。
(2)都重视道德性。 “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3]德州精神以“厚德”为引领,就是要特别强调“德”的基础性作用。“德”成为了德州精神的文化之根,灵魂之源。 “厚德”就是要把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处理得当,以道德支配人的行为规范。 (3)都重视实践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曾经说过,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发展与实现,同样也决定着德州精神的生成、发展与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形成理论体系之后又指导着社会实践和引领着社会风尚。德州精神植根于德州历史文化传统,成长于德州的现实发展状况,引领着德州的未来发展方向。只有在实践中二者的价值目标才能够得以实现。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德州精神建设具有指导性。德州精神建设必须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德州精神属于区域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国家精神,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地位上要高于德州精神,对德州精神具有指导和引领作用。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从国家层面概括出来的核心价值观,它体现了我们国家在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远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的概括,是我们党进行社会建设的总目标和总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的概括,它是对公民个人自身行为的总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的要求。德州精神就要把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作为德州人民的共同理想,把实现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作为德州本地区发展的目标追求,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引领社会发展,为个人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实现德州基层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同时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理念指引下,构建德州科学合理的地方法规制度和法律体系,努力建设一个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政治上人人有平等参与权力和言论自由,在经济上要缩小各收入主体之间的差距的和谐社会。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德州精神建设具有规范性。在德州精神建设过程中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德州本地区实际相结合,要具有德州特色。首先德州精神建设要体现先进性。当今时代是开放的时代,我们称之为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及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势必渗透影响到我国,价值观出现多元化趋势,不同价值观之间相互碰撞、冲突,为避免人们思想上的混乱,势必有一个主导价值观为规范,这个主导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具有先进性特点。德州精神建设必须符合这个“主”,在这个“主”的规范下进行。其次德州精神建设要体现民族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立足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立足于中国本土实际,是中国元素的集大成者,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德州精神建设也必须立足于德州历史文化传统,立足于德州本土实际,扎根于德州人民的精神面貌之中,体现出德州独有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当代文化追求。德州精神是德州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德州人共同的价值观,所以它是民族的,也是大众的。
参考文献:
[1] 周易・坤卦[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4.
[2] 季桂起,梁国楹,厚德.包容 创新 图强―德州精神的文化阐释 德州学院学报 2012―02―15
[3] 习近平. 2014年5月4日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行政管理论文发表期刊推荐:《中国行政管理》杂志是由国务院办公厅主管,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主办,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本研究行政管理的专业刊物,是反映政府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也是目前我国行政(公共)管理学科大型综合性期刊,被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政治学类”第一位、“管理学类”第一位。2012年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首批资助名单(批准号12QKA095)。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权威学术期刊(RCCSE)、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刊,在学术界和实践界享有盛誉。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