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计算机工程师职称论文计算机应用基础在软件技术的实践

分类:计算机职称论文 时间:2016-11-03

  这篇计算机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在软件技术的实践,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基础和兴趣,在软件技术专业开始试点是明智的选择,通过项目、任务、情境的设计,通过实施与修订,确定了项目化教学法的具体作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激发了继续探索的新思路。
 

计算机工程师职称论文

  摘要:中国的“众创时代”离不开创新性的职业教育。以个性发展的项目化教学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校的公共基础课,多年累计的千篇一律,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培养模式下的需求。

  关键词:计算机工程师职称论文,计算机应用基础,软件技术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背景

  当前中国正迈进“众创时代”。李克强总理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发挥我国巨大人力优势,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之举。”实施“中国制造2025”需要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应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重要驱动力。由此可见,突出创新性的技能训练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新风向。教学方法改革是教育不变的命题。在创新性技能培养方面,项目化教学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项目化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每个项目应完成一件较完整的作品。而这个作品是因人而异,具有其他教学法无法比拟的创新性。具有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和理念。《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现代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公共课。通常在所有专业中开设,作为计算机入门及计算机基本素养的必修课程。在职业教育中,随着能力目标的凸显,该课程开设目的由原来的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转为培养基本计算机维护能力和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在大多院校的管理制度中,把相同学时的同名课程作为一门课看待,因此,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本门课不分专业地运用相同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以及统一的考核方式。因内容与形式的众多限制,本课程基本停留在各专业无差别的计算机基本能力培养层面。为了适应专业的需要,部分专业开设了针对专业的计算机技术课程,如《计算机技术在环境管理中应用》等。随着项目化改革的深入研究,对课程建设、课程群建设,甚至专业建设的重新梳理,结合企业的调研,与实际工作过程相结合,更明确的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形成,每门课程培养目标更加清晰,学习与工作的界限渐渐模糊,各科目之间联系更加紧密。作为公共基础课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保持原有的整齐划一,已经不能适应实际的需要,面临必须改革的局面。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项目化实施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因涉及面广,鉴于项目化实施工作量巨大等现实情况,课程项目化改革从单个专业试点开始,经过仔细分析专业岗位需求、梳理计算机技能、结合学生校园生活等,课程组设计并实施了《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改革。

  (一)岗位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改革的首要目标是要与专业紧密结合。在项目设计时,根据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进行了岗位分析。软件技术的对口岗位就是从事软件开发的程序员或者软件工程师,经过经验积累,可提升为高级程序员或高级软件工程师,再进一步发展可分为两个方向:一是技术道路,一是管理道路,前者需要历经系统架构师或系统分析师、资深技术专家,最后成为技术总监;后者需要历经项目经理、部门经理,最后成为公司经理。《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改革的宗旨是要模糊工学界限。课程组搜集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进行了典型工作流程分析。以开发网站为例,在整个过程以软件技术专业能力为主,计算机应用基础系统维护能力和办公应用能力起到必要的辅助作用。为了维持整个设计的顺利进行,需要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系统维护能力;在沟通、规划、签订协议、设计方案等步骤需要Word图文排版能力;在方案设计、细节调整等步骤,为了便于统计分析,需要Excel分析计算能力;在调整思路、修改制作细节过程中,为了方便表达思路需要PPT文档制作与应用能力。

  (二)项目设计

  《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改革的本质是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课程组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累积,形成了以大学生活为主线的项目设计,包括新生入学、电脑入门、电脑进阶、电脑应用、助人为乐、同窗情谊、难忘师恩、从容求职等9个阶段,将典型的三年高职生活浓缩到一门课程的各个环节。由于选取内容与学业过程相吻合,从情感上融入了校园生活的基本元素,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三)项目实施

  《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改革的准则是要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与教学质量。在项目实施前,进行了反复的论证,充分考虑现有的实施条件,及时对项目进行了优化与调整。1.将学习情境由大学生求学转化为传媒公司的员工工作。在第一节课就成立公司,包括入职、学习员工守则等。2.突出操作,引导理论学。为了第一节就能动手操作,将打字训练,作为入职的第一项任务,调整为第一个操作技能,原本计划的趣话计算机讲座,调整到第六周,并引导学员自主学习,最后进行技术知识竞赛,较好地改善了枯燥理论的讲授困境。3.利用资源,替换项目。在Word讲授中,用“Word简明教程”替代“毕业论文整理”,可以在学习中,有资料可用,并且在教程制作中阐述如何应用Word,切实应用到Word,相辅相成、学以致用。4.结合生活,教书育人。在Excel的学习中,用“生活账目”替代了“超市账目”,完成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鼓励学生养成记账的习惯,利用最后统计分析的结果,督促学生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总之,项目设计细化到每一个情境,形成每一个任务,组成每一个项目,并注重各个项目之间的联系,形成整体设计、单元设计、进程图、情景图,每次课程的总体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明确了每次穿插的外语词汇。

  (四)实施保障与特色

  《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改革的顺利实施,需要软硬件条件的保障。但《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改革的门槛较低,软件仅要求有Office软件即可,硬件是能安装Office的计算机,所以公共实验室、网络实验室、计算机专业实验室等都可以作为项目化实施的保障条件。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学生自带计算机者众多,既可以扩到硬件数量,又可以拓宽系统版本、Office版本等软件环境,丰富和补充了项目化实践中应对复杂环境的学习过程,提高知识与能力运用的适应性。结合个人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强化了计算机维护能力。为了突出能力的应用和学生的个性发展。项目化考核过程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可谓本门课独具的特点。首先,采用灵活的口试与操作相结合。根据学生抽取的题目,单独给老师阐述观点或在计算机上操作演示,由老师当场判别,并记录成绩。为了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惯例,学生可利用5次机会,获得3次成绩。即在成绩不理想或因故未参加测试时,都可以在时限内自主选择测试。

  三、项目化试点实施的阶段性收获

  (一)使课程培养目标与专业目标相吻合

  通过项目化改革,全面审视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专业培养目标中起到的辅助作用。但作为信息时代的必备技能之一,计算机技能和技术的培养却是必不可少,在围绕总体目标的培养中,明确本门课的培养目标。使本门课切实为整体目标的培养服务。作为多专业开设的公共课程,亟待进一步细化,更贴近人才培养需求。

  (二)有利于基础课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通过基础课程的项目化改革,可以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形成相同的培养方向。在审视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时,专业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的内容可以提前融入到公共基础课程中来,在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以前,了解要学习的内容与方向。比如在基础课培养人才面向未来就业时,结合《就业指导》课程,把演示文稿的制作与未来就业畅想相结合,让学生描绘未来就业理想的同时,掌握演示文稿的制作与应用,利用演讲交流,锻炼基本的口才与人际交流能力。

  (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项目化的实施,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按照设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有序完成任务,在操作与实践中锻炼能力、掌握知识、培养素质。在项目实施中,学生能够发挥极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制作《Word2007简易教程》时,学生自主设计封面,通过查阅大量资料,结合自主创新设计,每个工作小组,最后提交了很具个性的设计作品。

  (四)拓宽了学生学习的视野

  通过项目化实施,改变了模仿学习的过程。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渠道,各个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面对问题有不同的解决途径。利用网络、论坛等现代技术是新形式下的主流,在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可以查阅到大量的相关知识,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学习的视野。有了各自不同的见识,就激发了各具特色的创意。在电子表格统计学习时,要求学生课外做一个统计表,其中人名就写出留在心底的名字,很多学生写出一些娱乐明星、科学家、同学、家人等等,但数量都很有限,这是有些同学利用网络搜集资料时,留意名字及其成就,无形中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对项目化改革的几点展望

  项目化的实践刚刚迈出第一步,还有许多不足,几点期望是在进一步开展项目化时,优先考虑的问题。

  (一)进一步融入学生的情感元素,增强项目的生命力

  要让设计的项目和任务引起学生的兴趣,必须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根据学生的需要,按照学生自身的情感需求,在项目中融入情感元素,可以有效地增强项目的生命力。

  (二)进一步优化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项目化教学的结果,突出培养目标的个性化。通过增设课外任务,反映学生个性差异。合理分配考核比例,突出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三)以现有条件为基础,创造项目化实施条件

  项目的实施条件虽然简单,但具体实施要以现实条件为基础。项目化的设计要以实际条件为基础。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创造可以实践的条件,提高项目化实施的灵活性。

  (四)提倡高年级学生作助教,以保证完成较大的实用性更强的项目

  在项目化实施指导过程中,老师的指导略显吃力,尤其在人数较多的自然班。在小班授课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考虑引入助学岗位,由高年级同学担任,既能深入实践,又能体现各组之间的差异性,从而保证较大项目的顺利开展,且不至于千篇一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化改革在软件技术专业首轮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本门课的课改推广奠定了基础,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作者:张庆丰 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推荐期刊:《现代计算机》杂志于1985年创刊,由中山大学主管主办,是一本面向计算机全行业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一直以来致力于营造一个融洽的学术交流平台,帮助读者对象在学业、事业上更上一层楼。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