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旅游毕业论文发表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论文通过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及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进行分析,并从生态文明道德观、生态文明法制观念培养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培养的途径。
[摘要]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作为未来旅游行业的一线从业人员,他们所具有的生态文明意识的程度以及内化到自身行动的深度,对于我国旅游行业是否能够保持健康、长远发展,旅游资源是否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旅游毕业论文,生态文明,高职学生
“生态文明”的概念首次在党和国家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是在2007年10月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材料中,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单元,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及具体措施,该报告被誉为“全球最绿施政报告”。2013年,习总书记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国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不仅是中国未来发展必须解决的难题,也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1]。习总书记掷地有声的坚定话语,传递了中华民族向污染宣战的坚强决心,同时也清晰地阐述了推进生态文明与建设美丽中国及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关系。美丽中国作为全新的发展理念,它体现了自然之美、生态之美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通过深入学习习总书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难发现,我们党和国家已经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2]。
一、生态发展与旅游业持续发展
旅游是与环境保护形成冲突最小、目标最为接近的产业,实现产业与环境互利的双赢局面[3]。旅游者在观赏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当地的生态环境,与旅游关联度较高的交通运输业、餐饮业、住宿行业等也都在影响着当地的生态环境。许多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都出现程度不同的过度开发、同质化、人工化、城市商业化的倾向,部分旅游企业及个别旅游者对上述地区的自然环境的污染现象屡有发生,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起来后,汽车尾气对当地空气质量的影响已不可逆转。旅游作为一个产业后,不可避免地会强调部门经济利益,年度考核指标成为相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此外,地方领导也依靠这种支柱产业的增长指标来为地方经济服务或影响自己的仕途,这些就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目标产生冲突。要想从根本上扭转上述局面,促进旅游业的整体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首先需要一大批能够深刻领悟生态文明内涵,重视生态文明发展必要性,同时具有较高的旅游管理水平或从业能力的专业人才去担任传播生态文明意识,推广生态文明行为的传播者。
二、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生态文明教育,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生态知识、生态伦理、生态道德和生态素质、形成优良的个人生态行为习惯所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它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和有效保障,人们通过接受相关教育,可以改变传统的不合理的自然观,塑造生态文明理念,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道德观,并形成良好的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的行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必须要求,21世纪的大学生不仅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不仅能够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要能够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现在,他们生活在校园内,但大学校园内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具有独特的校园生态系统和文化,如果学生在校园生态文明建设中有不良表现,那么他们也是不能适应美丽校园及美丽中国的建设要求的,此时,就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注重加强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使命,更应当倡导与传播生态文明意识,尤其是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而言,该专业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将在旅游行业的六大板块(食、住、行、游、购、娱)中继续发展,对他们的教育应该以培养理性“生态人”为目标,使该专业学生在校内系统掌握生态文明相关理论,具备正确的生态环保意识、掌握娴熟的生态环保技能、拥有良好的生态环保宣传责任意识,从而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以后更好地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他们的文化传播的优势和践行生态文明先锋作用,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引领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文明道德观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止来源于其自身的文明意识所支配,特别是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教育者一定要督促学生养成正确的生态文明道德观念,树立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的观念,将生态文明的知识内化成个人素养,从而形成个人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习惯。此外,要让学生懂得爱护自然界的万生万物,小到爱护花草树木,善待动物,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等,还要提倡少用一次性产品,多用耐用消费品或养成随身携带自用物品的习惯,减少浪费。学生在从业的游购娱食住行的各领域中,要屏弃盲目消费引导,反对强迫消费、奢侈消费、超前消费以及互相攀比的不良行为。概括起来,该专业学生应该以文明、集约、经济、低耗作为自己及其指导旅游者的基本消费尺度。此外,该专业学生将来都有机会走上旅游管理与建设相关岗位,只有他们拥有正确的生态文明道德观,才能在景区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合理建设与开发,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大自然平衡的破坏与影响。总而言之,要让学生具有坚定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正义感,从而影响、带动参与到旅游活动中的每一个个人,形成人人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社会风尚。(二)增强学生生态文明法治观念建设生态文明,不仅要有个人主动保护的自觉性,还要有完善的带有强制力和约束力的法律法规。目前,国家已先后制定了相关法律,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我们可以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或利用第二课堂,或召开专门主题的讲座,普及相关知识,学生只有学习并熟悉了相关法律条款后,在日后从事旅游管理相关工作中,才能做不违法不犯规,遇到违法行为,还可以主动举报,真正成为一名保护生态环境的使者。(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发教育课程和校本教材,在课程实践中对学生加以引导专业课教师自身要加强对生态文明类知识的学习,或由学校引进专业教师,在校内讲授专业课程的同时,要融入科学的生态文明观、生态价值观、低碳发展观、生态自然观等。可以通过开设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或相关主题的讲座,对高职学生进行生态文明优良传统教育,增强他们建设“美丽中国”的自觉性。课程及教材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生态文明课程设置包括研制课程标准、课时计划、组织形式和教材编写等,一定要避免教育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要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确保教学质量,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此外,还要努力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校内外课程实践课,可以采取对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实地考察、情景式教学等方式,整和资源,不断拓宽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视野,此外,专业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举行对空气污染指数进行检测分析、城市环境卫生社会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同时培养其作为文明使者的宣传能力。该工作的开展,也可以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更加了解社会、了解国情,通过风险社会,锻炼其毅力并培养优良的个人品质。为进一步扩大受教育学生范围,教师还可以充分借助网络平台,开设生态文明教育专题,通过列举案例唤醒更多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促使同学们改变不文明的行为方式。(四)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生态文明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与意识的培养,更是对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学院可以在原有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基地的基础上,与相关单位共同建设与打造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依托相关单位旅游资源,扩大生态文明教育的覆盖面,让学生在校内学习阶段即有机会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基层工作之中,更能够实现高校文科类专业服务社会的职能。(五)通过生态校园环境创建工作,增强学生的生态情感良好的生态校园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性情,使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培养生态文明意识及生态素养。通过开展创建生态校园环境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即使是开展类似保持公共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强调人走关灯的低碳生活理念等活动,都不仅可以对校园硬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同时可以促进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营造良好的生态校园软环境共同努力,实现育人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贺信[Z].新华网,2013-7-20.
[2]向云驹.“美丽中国”的美学内涵与意义[N].光明日报,2013-2-25.
[3]林漫亚.旅游与环保的现实冲突[J].改革与开放,2011(07).
作者:赵永峰 单位:长江职业学院
推荐期刊:《当代旅游》是由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理论刊物,本刊坚持学术性、时代性、创新性和超前性特点,立足中国现实,旨在为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平台,促进学术繁荣,加强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