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德育教育论文大学文化视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16-09-13

  习近平同志曾经说过:“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这里的“德”即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道德素质,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途径,在社会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促进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本文是一篇德育教育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大学文化视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德育教育论文

  摘要: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功能。本文在大学文化视角下探究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为我国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重要场所,青年学生在校园逐渐形成具有鲜明特征的大学文化,大学文化是一种品质高尚的生活方式,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文化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功能。

  一、大学文化的涵义及特点

  大学文化指的是大学师生在校园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的独特生活方式、思想意识、精神品质及行为习惯等,是一种统一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表现出大学师生特有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大学文化主要包括价值理念、理想信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感、传统风气、生活方式、心理氛围、人际关系、行为规范、学校制度、物质环境等文化要素,大学文化主要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及环境文化构成,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人生观价值观、道德素质、理想信念等;制度文化指的是大学整体组织构架和运行的规则;环境文化指的是大学校园物理空间中的基础设施等物质,三者形成以精神文化为核心、制度文化居中、环境文化处外的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大学文化。[2]宏观上来看,大学文化具有其共同点,由于大学对知识、学术的追求与发展,对自由、文明的崇尚,对维系社会不断进步的正确价值观的坚持,因此大学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不同的大学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是每个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会因为体制或人事的变动而变化,因此大学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师生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大学生置身于不同的大学文化中,形成的思想政治理念和价值观也不同,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思主要采用政治理论课教学、辅导员教育、党团活动、校园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等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尽管教育方式具有多样化,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总体上来看,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高,存在流于表面、教育积极性不高等现象,例如政治理论课教学枯燥并缺乏实际,学生积极性不高;职业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等流于表面;校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缺乏实践性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枯燥无味,缺乏与大学生实践的联系,没有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缺乏创新性,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地位,忽略对大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第三,忽略了大学生本质的生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没有按照学生的内在发展规律去开展教育,而是片面的扩大认知的作用,忽略认知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还是知识的教育,忽略情感与实践的教育。第四,现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受到政治及权威教育方式的影响,影响教育效果,而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对现实和社会的观照,是教学学生对多元化、多样性的尊重,以此促进人与人、民族与民族、社会与社会之间的交流与发展。[3]

  三、大学文化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功能

  (一)文化熏陶功能

  挫折、困难、障碍等是青年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必然面对的经历,只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水平,才能在困难面前临危不惧,而大学生解决苦难的综合能力是无法通过学习知识获取的。现代社会大学生在学习方式、信息获取等方面的途径不断广泛,开展统一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受到限制,此时具有大学文化气息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作用。依靠大学文化中具有创造性和教育意义的环境文化创造出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浓厚氛围,在浓厚的教育氛围中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4]

  (二)思想拓展功能

  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取向容易受到消极因素的影响,使学生容易形成个人主义的价值观,甚至不惜损害集体利益或他人利益,在成长中缺乏理想和社会信仰等。大学文化具有思想性的特征,大学文化是大学生师生群体共同形成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并在形成过程中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中,使大学生形成较为稳定的思想感受。大学生对大学文化感同身受,并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稳定扎实的基础,对学生思想能够产生有效的影响和渗透。在大学文化发展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情感疏导功能

  思想与情感是融会贯通的,情感交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不仅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教”,也要重视学生情感疏导。基于大学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地满足学生情感的疏导,通过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和人格,既尊重学生对物质的追求,能够尊重学生的情感追求,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等疏导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拥有积极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进步。

  四、大学文化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途径

  (一)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大学文化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利用先进的大学文化、深厚的大学文化底蕴、广阔的人文知识、以及多样化的文化模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大学文化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根据大学文化的主线,充分研究和分析大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思想政治水平、现实环境等因素,将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开展各项活动的目的是服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此同时要深入分析学生的个性和共性,正确把握学生思想的发展和变化规律,避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一刀切”等教育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要转变传统的教师主导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注重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主管理。

  (二)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可以将大学文化创设成为具体的教学情境,采取大学生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首先,在教育资源的选择上,要根据现有的教材内容和最新的社会信息相结合,完善教学内容的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结合当下社会的热点新闻和事件,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文化体验式教学还要从学生自生发展特点出发,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学生的具体差异性,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发展特点的学生所体验的内容是不同的,这样才能使学生与教育达成思想上的共鸣。其次,在教学情境的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创设情境,使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不同的情境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文化水平。除了课堂情境模式,还可以开展情境实践模式,例如组织开展思想政治专题班会、交流会,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等。[5]大学文化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而社会实践是学生体验社会的重要途径,学生能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现象,形成社会认识,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实践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开展大学新生的军训活动,军训活动考验了大学生的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精神,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还增加了学生对我国国防、安全等知识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组织学生走进社会进行参观考察也是体验式教育的形式,例如开展参观革命胜利活动,培养了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怀,使学生珍惜当下,为祖国的未来而努力;组织毕业生进行实习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使学生提前走进社会,体验社会工作的意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组织学生进行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要有规划,使实践活动具有合理性和持续性,持续不断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学文化建设有利于形成大学文化,并使大学文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前提和载体,大学文化建设可以从校园硬件设施等物质环境出发,例如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加强对图书馆、绿化、文化场馆等各项文化基础设置的建设,有利于学生在优美完善的校园环境中形成积极的精神文化。如果高校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混乱的校园环境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绪,影响学生思想文化建设。在精神文化建设方法重点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等各项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内容,例如开展各项心理健康讲座、职业规划等。校园社团活动也是发扬学校文化的重要途径,组织与企业相关联的社团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了解了企业文化,如社会服务活动、兼职实习等,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校园精神。

  五、结语

  大学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大学文化逐渐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参考因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民族精神,最终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当前我国高校要积极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文化的互动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孙婷.文化育人:基于大学文化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

  [2]刘婷.文化认同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创新[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0):56-57.

  [3]刘佳,马辉,李润红.浅析新时代特征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于专职辅导员的视角[J].青年与社会,2013,(2):120-121.

  [4]罗凌,林青.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视角下的交互性[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26-28.
  德育教育论文投稿期刊推荐:《中国德育》(半月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德育工作综合性月刊。《中国德育》内容分为新闻篇、理论篇、实践篇、科研篇、专题篇、资料篇6个单元。读者对象为大、中、小学书记、校长、政教主任、团队干部、班主任、各科老师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干部。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