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也在不断关注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之所以能历久弥新,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与其鲜明的特征分不开。本文是一篇研究生小论文投稿范文,主要论述了红色文化及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精神内涵具有科学先进性、功能价值具有永久性、内容与形式具有多样性,红色文化的特征使其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大支撑。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红色文化,既是青年精神发展的主观需求,又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十分必要。笔者认为应将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即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先公后私,融入社会教育、高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使红色文化感化与教育青年的功能发挥更大效力。
【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教育路径
经过特定历史和生活的砥砺,红色文化至今仍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滋润着人们,尤其是青年一代的思想。
一、红色文化特征
首先,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具有科学先进性。红色文化从孕育到发展再到壮大,并以燎原之势在中华大地传播,为中华儿女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在于其本质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符合社会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科学的先进文化。其次,红色文化的功能价值具有永久性。“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红色文化是伟大时代及其精神的表征,凝聚了在民族已到存亡之际,党领导人民群众勇挑重担,为争取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国家统一而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红色”是革命与战争的底色,如今在和平年代虽然表面看起来与人们的生活、工作不那么紧密,但其蕴含的精神,却教育人们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坚定理想信念,执着地追求梦想,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再次,红色文化内容与形式具有多样性。红色文化的多样性既表现在内容上,又表现在存在形式上,它包括物态的红色文化和非物态的红色文化,前者指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文化载体,包括革命英雄塑像、纪念碑文等;后者指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文化载体,主要表现为非物化的红色文化和显性形态背后所蕴含的精神意蕴,包括革命信念、革命理想、革命文化、价值追求等。
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红色文化的必要性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红色文化的必要性有主客观两方面,一方面,运用红色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青年精神发展的主观需求,另一方面,运用红色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青年精神发展的必然需求
青年的思想认识是动态的,不断发展,逐渐趋向成熟的,需要价值引导。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和追求的,其本质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革命先辈为革命事业奉献青春和热血,甚至牺牲了宝贵生命,值得青年永远学习和敬仰。以鲜活的红色文化资源加强青年革命历史、传统文化等爱国主义教育,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明白是非的能力,自觉形成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靡主义等庸俗低俗思想的防线,是十分必要且刻不容缓的。
(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五大理念既是国家、社会发展的良方,对青年个体的成长也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创新发展,需要青年掌握现代科技,勇于创新、敢于试错;协调发展,需要青年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拥有高尚的道德修养。红色文化蕴含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顽强的革命精神恰好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继承和发扬红色精神,有助于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三、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广泛,内涵丰富,在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要想红色文化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发挥实效,必须理清其基本内涵。概括而言,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主要精神支柱之一,也是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开展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继承并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祖国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而努力奋斗,既为青年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了精神动力,也是历史与时代交于青年一代的神圣使命。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鲜活性和说服力,发挥好红色文化的资源优势,对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
(二)艰苦奋斗教育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党的优良作风。它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艰苦奋斗教育是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无论是革命的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抑或是改革开放的岁月,这股艰苦风斗的精神始终伴随着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如今,我国进入“四个全面”建设的新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发展呈现新常态,既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青年身处这样的伟大时代,应该胸怀梦想、志存高远,以百折不饶、勇于拼搏的精神,实现个人的梦想和生命价值,也助力祖国的繁荣昌盛。
(三)甘于奉献、先公后私教育
甘于奉献是人的崇高品德,也是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群众是力量的源泉,青年要坚信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正确对待工作、对待事业,才能克服工作、学习中的困难,在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不懈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被视为做人的道德底线,做事的职业操守。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对青年尤其重要。
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红色文化的路径
(一)红色文化融入社会教育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社会教育的支撑,培育良好的社会环境对青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社会教育对青年的成长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功能。社会事件、舆论舆情等社会教育对青年的思想观念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对青年具有难以言表的渗透力。因而,将红色文化融入社会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一方面,要着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关部门加强文化市场、网络环境的治理,保障青年能接受到积极的、有意义的文化熏陶;媒体要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让革命先辈的故事和精神传播开来,并发扬光大,产生良好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事业,壮大红色文化产业,端正创作态度,为青年提供优质的红色文化服务。端正红色文化的创作态度,抵制低俗等不良风气,对于促进红色文化传播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此外,要充分发挥展览馆、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文化传播优势,加快教育基地软硬件设施建设,对青年参观者实行免费或减免费用政策,鼓励更多青年走进教育基地、走近红色文化。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教育
高校应将校园作为开展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加大建设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力度,灵活运用显性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使青年学生能身临其境地领悟物质形态红色文化背后的精神力量。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校园内的红色宣传标识,如名人名言、红色格言标语、革命英雄的肖像及其事迹介绍、伟人肖像等,着重营造出浓厚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氛围。加强校园内红色宣传标识的建设和开发力度;要着力在校园里营造标志性雕塑、剑术、纪念馆等红色景观。标志性的红色景观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也是反映学校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红色景观能和谐、合理地分布在校园里,不仅突出了校园的特色、增加了校园的而美感、凸显了高校的文化氛围,更重要的是它们是一个学校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的外化,散发着强大的正能量。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资源,为红色文化传播搭建展现平台。如,学校可以在校园网和校园论坛上开辟“红色专栏”,为青年学生讨论交流提供平台,也可以建立红色文化数据库,为青年学生搜索、下载红色文化资料提供方便;也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传播红色文化,吸引、激励青年学生在订阅、转发、评论、点赞中接受教育、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
(三)红色文化融入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不仅只关乎个体的成败和家庭的兴衰,也事关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家庭教育具有其独特之处,突出体现为具有连续性、广泛性、权威性和继承性。家庭教育的这些特性启发我们,高校在将红色文化融入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家庭教育的主动配合和家长的积极参与。将红色文化融入家庭教育,要更加明确地理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促进二者相互融合,共同发挥教育功能。加强家校互动、对接和联系。高校要主动向家长介绍,青年学生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课教育、心理等方面情况,使家长也能参与、辅助高校教育;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可以与家长开展多方式的交流沟通,如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家长讲述家风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红色文化精神对涵养家风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弘扬艰苦朴素、乐于奉献等红色文化精神。精神内涵具有科学先进性、功能价值具有永久性、内容与形式具有多样性,红色文化的特征使其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大支撑。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红色文化,既是青年精神发展的主观需求,又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十分必要。笔者认为应将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即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先公后私,融入社会教育、高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使红色文化感化与教育青年的功能发挥更大效力。
研究生小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广东教育》为广东省教育厅的宣传喉舌,着重宣传党的教育方针,传播前沿理念,关注热门话题、荟萃鲜活经验,贴近教育生活。是广东省唯一的基础教育宣传刊物,是广大中小学教师之必读的教育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