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问题是现在社会上关注的一个焦点,我国培养人才的机构有很多,中职院校和高等院校都是直接给国家输送人才的地方,学生的就业方向和目标也都不相同。本文是一篇教师教育研究编辑部投稿的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中职生职业认同的研究。
摘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对宁夏某中职学校学生的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职生职业认同的整体水平较高,不同年级、专业和家庭经济状况的中职生职业认同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国家政策支持、社会评价、工作前景等因素会影响职业认同;最后就提高中职生的职业认同水平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认同,影响因素
作者简介:刘影(1990―),女,宁夏大学教育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认知心理学。
近几年,中职生的就业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全国中职生就业率连续5年达到95%以上。然而,在社会生活压力增加、工作环境变迁以及个人求职意向不明确等因素的影响下,高就业率的背后仍存在隐忧:如专业对口率不高、工资待遇吸引力不足、就业稳定性差等。在中职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与当前的经济大环境和社会转型有关,也与他们对职业的认同密切相关。职业认同是中职学生选择用“未来想从事的职业”或“现在正在从事的职业”来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是其在入职前对未来所要从事职业的认知和评价,在提高工作满意度、减轻工作压力、降低职业倦怠水平以及制定和实践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职生正处于心理发展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自我意识的增强使他们更多地关注自我,且大部分学生对职业认同和职业价值观缺乏正确和稳定的认识,所以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具有必要性。笔者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某中等职业院校为例,通过发放问卷了解中职生职业认同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旨在为中职生的培养模式和就业实习等提供参考。
一、 研究方法
(一) 调查对象
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某中职学校5个专业学生发放问卷287份,回收272份,有效问卷251份,有效回收率为87.5%,基本情况见表1。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测量问卷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一般资料调查表;第二部分采用饶薇编制的中职生职业认同问卷,该问卷共15道题,包括六个维度,分别是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期望、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行为倾向,问卷总信度cronbach a为0.843,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分数越高说明职业认同水平越高;第三部分是改编的职业认同影响因素问卷,该问卷共13道题,要求被试做是与否的回答,“是”计1分,“否”计0分,最后通过计算频数确定有效的影响因素。问卷采取纸笔测验,团体施测,当场收回。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二、结果
(一)中职生职业认同的现状
从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可知,在最高分为5分的计分标准下,中职生的职业认同程度总体较高。在各子因素中,职业意志的平均分最高,职业期望和职业行为倾向次之,以下依次为职业情感、职业认知、职业价值观。
由表3可知,对不同年级中职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中职生在职业认同的总体状况上差异显著(p=0.002),一年级的职业认同水平显著高于二年级;各分量表中,在职业情感和职业行为倾向上,不同年级中职生在0.001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p均为 0.001);在职业意志和职业期望维度上,不同年级中职生在0.01水平上差异显著(p值分别为0.007和0.002);以第一志愿录取的中职生认同水平更高,各分量表中,是否第一志愿在所有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值依次为0.021、0.002、0.050、0.001、0.025和0.023);对中职生的职业认同程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存在专业差异(p=0.017),差异主要表现在职业期望和职业价值观维度上(p值分别为0.013和0.017),且事后检验结果显示,旅游服务管理专业的职业认同水平高于其他几个专业;从家庭经济状况角度对中职生职业认同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可知,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中职生在职业认同程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47),且在职业意志维度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3)。事后检验可知,家庭月收入4 000元以下的中职生的职业认同水平显著高于家庭月收入5 000元以上的中职生。
(二)中职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职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如图1所示。通过计算频数,将大于中位数的分数确定为影响中职生职业认同的因素,具体为国家政策与支持、社会评价、职业前景、报酬、毕业后的创业、成就感以及兴趣等与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和与工作本身相关的三类因素。这与以往职业认同受到个人的性格特征、愿望强度等个体因素和工作年限、工资水平、工作前景等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的研究相一致。
三、讨论
(一)中职生职业认同的现状
调查中,中职生的职业认同总体得分较高,其首要原因来源于职业教育本身。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其投入也逐步增加,提高了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人才;其次,近年来部分专业中职生的就业情况好于本科生,由此使得中职生就业信心倍增,一部分人明显倾向于报考职业学校,并对未来就业充满希望。 不同年级中职生的职业认同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一年级显著高于二年级。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一年级新生多进行基础课程和公共课程的学习,缺少见习机会,因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充满憧憬,乐于投入到工作岗位。而进入二年级后,随着专业课程的开展,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通过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的参与,学生对工作强度和工资待遇等方面有了详实的了解,因此,随着认识的深入,学生对就业前景的期待逐渐贴近实际,而学生的职业认同水平也可能由理想化趋于向现实回归。
以第一志愿被录取的中职生的职业认同水平相对较高,这也得到了其他研究的支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个体对主动选择的活动会有较强的内在动机,内在动机与自我认同正相关,职业认同是自我认同的一部分。在内在动机的激励下,学生更愿意从事自己主动选择的相关活动和任务,并在具体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技能,报考第一志愿正是受学生内在动机驱使的结果,这是兴趣的一种体现。因此,在这种内在动机的激励下,个体的职业认知和职业情感的水平较高,且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积极调整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类困难并实现预定目标,长期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中职生在职业认同程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家庭月收入4 000元以下的中职生的职业认同水平均显著高于家庭月收入5 000元以上的中职生。家庭经济状况差的中职生,会从自身的生活和教育现实考虑,能够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希望通过刻苦劳作努力改善生活条件,对工作强度和工资待遇接受能力强;另外,家庭经济状况好可能意味着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更高的社会地位,所以对职位的要求更高,不满足于服务类或是技术类这些相对辛苦的工作。
专业对中职生职业认同也有显著影响,旅游服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专业学生。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旅游从业人员有了更多的需求,对其的评价也会更直接显现出来,因此,学校也更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旅游专业学生大多是主动选择该专业,对专业课程感兴趣。加之,旅游服务专业更注重从业形象,对学生在仪容仪表上有一定的要求。这些专业特色使学生拥有更高的从业期望,从而有较高的职业认同水平。
(二)中职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中职生职业认同的因素有以下三类: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和与工作本身相关的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国家的政策支持和社会评价,国家政策支持能够从宏观上调控个体的职业选择,大多数学生表示如果国家政策支持,会在毕业后从事本专业。但他们也会考虑到未来职业的社会评价,消极的社会评价会削弱他们的专业热情。这说明学生重视社会评价,倾向选择那些为社会所接纳的、社会评价高的职业。
对职业认同影响比较多的个人因素主要包括兴趣、成就感以及自尊等因素。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能带来成就感的职业,可以提升中职生的职业认同水平,能够得到尊重的职业更易得到学生的认同。依据詹姆斯的自尊理论,自尊=成功/抱负。那么,提高成功率和降低抱负水平都可以获得高自尊,所以通过降低对工作的期望值可以提高自尊,增加完成工作的成就感,从而提高职业认同水平。
工作性质、工作前景、工作强度和压力以及工资待遇等因素同样会影响中职生的职业认同。学生在选择工作岗位时,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特点,同时还要考虑工作性质和社会需要,对可供选择的工作岗位进行科学的筛选和比对,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从而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对策与建议
(一)社会层面
就社会层面而言,提高中职生的职业认同水平,最重要的外部保障就是国家通过政策支持改善职业教育的大环境。国家政策支持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各级政府要利用多种渠道加强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让大众真正了解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重视技能型人才,从观念上提高社会对技术人员的接纳度,从而提高对中职生的社会评价。二是政府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投入,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科研经费,这将改善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三是通过调整僵化的就业机制,使各项政策满足中职生就业的实际需要,如形成开放有序的就业市场、建立就业服务体系,并通过强化监督保证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二)个人层面
提高中职生的职业认同水平,从根本上要提高中职生的自身素质。首先,中职生要能进行自我评估,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真正发挥其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优势。其次,要提高中职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再次,在选择专业时应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满足自尊需要。最后,要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同时,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抗压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此外,考虑到中职生年龄和心理的发展性特征,他们对于从业观念尚不能准确认知,所以对其进行就业指导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实现途径:在低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其在入学之初就能够对未来从事的工作和职业方向有明确的认知,明确奋斗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高年级开设就业指导,使其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指导要求有专业教师进行辅导,同时可以邀请企业家开展讲座、报告,还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调研,使其对未来从事的职业有更清晰的认识。
(三)工作层面
将各项政策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就要求学校和企业共同创建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改善教育管理与企业需要脱节的现状,使企业真正发挥“重要办学主体”的作用。其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邀请企业高技能人才到中职院校担任兼职教师,这样既可以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使学生对未来从事的职业有更直观的理解和感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企业参与教学方案制定,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条件和技术支持,学校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培养人才。二者相互配合不仅可以让中职生在入职之前对所学专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前景、工资待遇等方面有清晰地认识,避免工作后理想和现实的落差过大造成中职生工作满意度低、就业稳定性差的问题,而且也可以有的放矢地解决企业人才紧缺的问题,提高企业效益,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邢晖.中职生“高就业率”背后的隐忧[J].教育与职业,2010(4):20.
[2]刘峰.中职生就业情况调查及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 2011(12):88-90.
[3]赵飞,龚少英,郑程,卢斯梅,李薇娜.中学教师择业动机、职业认同和职业倦怠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119-122.
[4]乔瑞红.高职医学生职业认同问题分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1):112-115.
[5]史玲玲,余林.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J].学理论,2010(26):222-223.
[6]朱伏平,张宁俊.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关系研究[J].商业研究,2010(1):68-71.
[7]薄艳玲.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3):51-54.
相关期刊简介:《教师教育研究》(双月刊)创刊于1989年,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主办的教育教学期刊。办刊宗旨:倡导学术创新、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全方位研究解决教师教育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