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现代中小学教育投稿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中汲取精华

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16-06-14

  历史是中学很重要的一门课,学习历史也能使人们增长见识,有选择性地将教学资源充实于课堂教学,学生的视域必将更加宽广,其身心、思维和情感必将得到多方面的滋养和锻铸。本文是一篇现代中小学教育投稿的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中汲取精华。

现代中小学教育投稿

  摘 要: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需要从历史教学资源的“蛛丝马迹”中汲取一些精华滋补于课堂教学。有选择性地将教学资源充实于课堂教学,学生的视域必将更加宽广,其身心、思维和情感必将得到多方面的滋养和锻铸。

  关键词:教学资源,定位,视野,多元设计,呈现方式

  《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2011年版)》明确指出:“讲述当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以及区域发展,易侧重经济社会状况的历史成因和现实表现,而不宜过多地进行政策、国策方面的解读。”对标准的这一提法,我满怀敬意。的确,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需要这样真实的、细微的、原汁原味的“现实表现”,需要从历史教学资源的“蛛丝马迹”中汲取一些精华滋补于课堂教学。

  一、一种细节化的定位:视野更宽

  历史与社会教学不仅仅是改变着孩子们的观念,也在拓展着他们的视野。如果学生满足于“历史与社会是这样”,而不去探究“为什么是这样”,其收获肯定是单薄、单一的。比如,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的教学中,如果仅仅知道史前社会的人类活动主要以狩猎和采集为主,基本不会产生环境问题,那么学生的认知就是零星的、苍白的、浅薄的。所以,教师一定要通过一些教学资源,放宽文本的视野,也拓宽孩子们的视野。

  就《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的教学而言,如何从弋射收获图、农耕图中了解到更多呢?窃以为,对课文原模原样的静态复制也许效果不大,不妨出示以下教学资源:

  设计一:PPT出示“弋射收获图,农耕图,现代都市图”,说一说史前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人类的活动各有什么特点,是否会产生环境问题,如果有,请举例说明。随后出示“史前社会”和“农业社会”时期的“洪水、猛兽、风暴、地震、泥石流……”等资料,以此了解到更多的史前环境。

  设计二: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对比图”“海上溢油现场”。

  设计三:在出示“美国和加拿大关于跨界酸雨长达三十多年的争执”资料的基础上,出示“加拿大关于酸雨危害的警示牌”,并引导学生认识到酸雨会导致水体和土壤的酸化。

  学生“目睹”与此有联系的活生生的材料,视野必将更加宽广,其触角伸入到有关环境问题的“曲径通幽处”,其兴趣水涨船高,其效果水到渠成。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诸多教学资源所打开的幽径越深入,孩子们的全球视野也就越开阔,而这正是教师需要不断努力的。

  二、一种多元化的设计:眼睛更亮

  课程标准指出:“强调历史与现实,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的确,只有选择更为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设计更多针对性强、多元化的练习题型,历史与社会的真相才能“浮出水面”。如此,方能擦亮学生的眼睛;如此,才能洞开学生的全球意识。

  例如,关于工业社会环境问题造成的环境问题不是单一的,而是牵扯到诸多因素,为了能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某教师出示了以下题型设计:

  材料一:据统计,2012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四城市因雾霾(PM2.5)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68亿元。在雾霾(PM2.5)天气中,人呼入的PM2.5可达5000万个,呼吸道疾病发病率由此会增加3.3倍。

  材料二:全国人大代表呼吁:我国亟须对“PM2.5”的监测、治理、防控等问题制定专门法律,给造成“十面霾伏”天气的行为套上更严厉的“法律枷锁”。

  (1)从材料一的文字和图片中能获取哪些信息?这些信息集中反映了什么问题?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全国人大代表呼吁的理由。

  (3)为解决材料一中的问题,除法律手段以外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请举一实例并说明。

  这样的教学资源,关注现实生活的热点问题,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既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又考查学生对环境问题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二问、第三问侧重从思想品德学科角度探讨环境问题的解决路径,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体现了开放性。

  可见,仅仅拘囿于教材那点“自留地”是远远不够的,不足以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钟情”。将目光伸入到环境问题的更多细微处,多多揣摩、多多比较,加以对比和串联,也许孩子们在“历史与社会”的田野中将走得更远,收获得也更多。

  三、一种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更活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只有创造出多种适宜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加强学法指导,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的确,单一的教学呈现方式很难长久地吸引学生,而从听觉到视觉、从静态到动态、从文字到图像、才能打开学生的兴趣之门。通过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必将惠及于历史与社会教学,当然也惠及于正在成长中的青葱学子。

  例如,就“各国在密切关注本国环境的同时,也应对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予以充分重视”这个教学内容而言,应在知识和材料的呈现方式上多下点工夫:

  1.文字呈现:中国把“节能减排”纳入国家发展大计,英国石油公司宣布削减二氧化碳排放和投资太阳能的计划,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说说当地政府重视环境的举措。

  2.图片呈现:元阳梯田、富春山居、天府都江堰等等。

  3.视频呈现:播放1997年12月9日的日本京都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京都议定书》的会场视频等等。

  徜徉在这样的教学资源的深处,与古今联系,足以触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敏感、警觉和思索。这样的材料呈现更注重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过程的了解,正所谓:“优质教育总是重视过程多于成品。”当然,这需要教师从诸多的教学资源中,撷取几朵晶莹的“浪花”滋补于课堂教学。教师,一定要有强烈的教学资源意识,并把这种意识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以此打造厚重、多元、精彩的教学新时空。

  参考文献:

  [美]帕克・帕默尔.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吴国珍,余巍,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相关期刊简介:《现代中小学教育》是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和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主办,东北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编辑出版的基础教育学术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北方优秀期刊,已连续四届被评为吉林省一级期刊。成为中国知网精品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