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早期译称为歌舞剧,是一种舞台艺术形式,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舞蹈。通过歌曲、台词、音乐、肢体动作等的紧密结合,把故事情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表现出来。本文是一篇芒种杂志投稿的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从《猫》剖析音乐剧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摘 要:在多元化的时代下,外国的艺术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的音乐剧虽然发展时间稍短,但是后劲很大,潜力无限。当前音乐剧作为舶来品,在岁月的冲刷下逐步体现了积极的社会内涵与现实意义。文章简要探讨了音乐剧《猫》的由来,在百老汇多次演出的原因,最后通过《猫》分析了我国的原创音乐剧的未来走向,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猫,原创,音乐剧
音乐剧的发展是从美国百老汇开始并逐步向世界各地传播的,而后成为家喻户晓的舞台艺术。我国音乐剧的发展与变革却是从三十年前的改革开放开始,《现在的年轻人》是我国本土第一部原创音乐剧,线条明了,内容简洁,极有生活情趣,也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
一、《猫》的剧本分析
音乐剧《猫》在百老汇的舞台上经久不衰,创作者是出生于英国音乐世家的韦伯。纵观作者的一系列作品,其成功之处在于将现实音乐中的流行与传统精妙的联系起来,使得音乐既灵巧也古典。韦伯的作品中保留了歌剧中的优美唱调,弥补了音乐中的轻快与草率。作品中着力融入了舞蹈以及戏剧,在丰富内容的基础上使得观众应接不暇,足具现代化的特色。
音乐剧《猫》的故事线索虽然简洁但是同样引人入胜。故事主要讲述了在年度盛会中,猫儿们在猫首领的带领下各尽其妍,准备年度舞会。首领想在众猫中选择最优秀的那只送往九重天,流浪多年的猫――格瑞泽贝拉想要重回猫族却遭到众猫的反对,后来格瑞泽贝拉以著名的“memory”赢得了众猫的同情,最后获得重生。《猫》的歌舞成分较之剧情更多一些,剧情的环节低调朴实,在创作中演化成精彩片段一笔而过。在创作手法中作者将角色的重点放在刻画猫的性格与形象上,剧中猫的形象各具特色,有的任性、有些沉着、有些睿智、有的可爱、有的纯情。在作者对众多猫儿形象刻画后,作者表达了身份的不同与地位的差异,在动物身上反映出了事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以联想的方式体会到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内涵,从而获得视觉与审美的体验。
《猫》是著名的音乐剧,将文学作品中的精华与内涵融入了艺术创作中。戏剧中的精妙之处以诗表达内心的情感,歌词优美及富感染力,符合审美观点。歌词语0诗歌相联系,戏剧线索很大程度发挥了想象力。《猫》在文学作品里汲取了素材,将艺术溶于文学中,创作理念扎实,流传时间长久。戏剧、舞蹈、音乐这几点作为音乐剧根本,给了观众一定的审美满足感。
在韦伯的各种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音乐要素的重要性,每部剧本巧妙的把传统音乐与古典音乐融合起来,音乐的主题以浪漫为主,以符合个性的演唱方式同音乐形式结合起来塑造了多样的角色,打破了音乐的界限将其融入到音乐之中。
二、我国音乐剧的发展时代
1.我国原创音乐剧存在的问题
原创音乐包括两种概念,第一是自己作曲的音乐都是原创音乐,这是广义范围。第二是狭义的范围,在词曲的创作中风格中除了流行音乐的话题,而且还包括非流行的不是正式发行的,这种是以传唱为主,多半是轻音乐或者民谣为主。原创音乐作为音乐市场的血液,应当合理分配,充满蓬勃的生命力。
自音乐剧《猫》《歌剧魅影》等音乐剧进入我国艺术发展后,我国的音乐剧一直有着娱乐性与通俗性的特点,发展前景广阔。我国在文化内涵以及音乐修养和演员素质上有着多方面的优势同潜力,本土的音乐剧发展前景不容小觑,但原创音乐剧仍然举步维艰。
中国音乐剧的发展仍在黑暗之中,在文化与经济的发展下模式仍然多样化,音乐剧的发展之路尚且缺少专业团队的领导,缺少可塑性较强的演员。我国大多数音乐剧的艺术家缺少对音乐剧的充分认识,缺乏创造力与组织力。我国音乐剧由于没有产业化的操作也无法保留专业化的人才,在精神与物质上没能满足众人需求,导致优秀演员的缺失。我国在很多高等院校中虽然开设了专业的音乐剧课程,但是学生与老师没有足够的演出机会导致学生专业素养还不够,而且学校在演员的挑选上缺乏个性,这使得作品缺乏冲击。
2.音乐剧的发展建议
音乐剧在中国发展中作为一种舶来品,自诞生至今,一直处在飞速发展中。而在大众审美中由于缺乏理论方面的研究,真正认真探讨音乐剧的少之又少,多数都是外行简单笼统的报道。音乐剧的发展中,很多有识之士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们通过一定的形态与结构标准,以分析《猫》折射到了音乐剧中。很多早前的音乐剧以古典音乐剧为蓝本,以角色的形象塑造为核心,加入了别的元素,弱化了故事情节。
音乐剧在中国发展后必将会和我国的发展有一个激烈的碰撞。创新是很多事物的灵魂所在,艺术亦是如此。我国传统艺术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用之不竭、取之不尽,沉淀了很多的优秀作品,这些必将成为未来音乐剧的创作灵感。我国的历史悠久为音乐剧的发展提供了真实与丰富的来源。音乐剧和戏剧两者均以歌舞诉说故事,两者相互融合能够达到民族化的结果。
在音乐剧方面,我们需要推陈出新,以开放的心态汲取西方音乐剧中的精华,同样可以继续走民族化的发展道路,这是未来需要我们深思的,我们同样需要把握新时期的时代命脉,需要艺术家对社会的敏感以及认知度。音乐剧毕竟是种高层次的艺术,需要人才、物质、艺术条件的多方配合。中国音乐剧需要自有特色,因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于音乐剧都应有自身理解。中国音乐剧不同于西方格局,发展中国的音乐剧需要多方的思考,拓宽视野,加速人才的培养,加强对音乐剧的研究,运用有效手段促进音乐剧发展。
音乐剧的民族化是音乐剧传入中国以来非常重要的状态,在摸索中虽然困难重重却从不言败。我国音乐剧的发展中出现了国际化与民族化的倾向。纵观古今,尚未形成完整的艺术形态符合现代音乐剧的发展。中国的原创音乐剧欲要发展必然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必须要吸引观众的眼光。原创音乐剧要想有长盛不衰必然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适合群众口味,贴近都市生活,积极健康。中国音乐剧的前途必将光明,未来必将大有作为。
三、结束语
中国的传统音乐剧正在艰难前进期,但前途仍然光明、宽敞。欧美的音乐剧与我国音乐剧的差距需要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去跨越。近年来,我国尚不能创作出类似《猫》之类的传世名作,也缺少领袖级的创作人。但在我国疆土上,伟大的音乐人在我国的艺术领域中不断探寻不断耕耘,不断发展不断总结,证明了原创音乐的发展与存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颖.从《猫》剖析音乐剧在我国的发展前景[D].西南交通大学,2013.
[2]王砾玉.百老汇音乐剧舞蹈的变革与影响[J].艺术百家,2011,(z1):318-322
相关期刊简介:《芒种》自创刊以来,真诚面对读者,以“关注社会现实,反映百姓生活,抒写人间真情”为宗旨,大量刊发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熔思想性、艺术性、文学性,可读性于一炉。努力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长期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八十年代在全国文学期刊界被誉为“四小名旦”。大量知名作家和文学新锐关注和拥抱《芒种》,国家级权威性刊社加大了选载《芒种》作品的数量,在全国作者和读者群中引起了较好反映。2005年从第五期开创文学月刊彩版印刷全国之先河,以精美图片、靓丽色彩、现代版式展现新姿,在视觉与心灵上给读者以双重的冲击。2008年又全新改版,获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