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脑外科手术治疗新应用措施

分类:医学论文 时间:2016-04-13

  目前脑外科中高血压的临床管理治疗方式有哪些呢,要如何来促进现在医学新应用制度呢?本文是一篇医学论文。基于高血压脑出血病患而言,其治疗方案涉及到保守治疗以及开颅治疗等,这些治疗手段在发挥其功效的同时,各种弊端也随之出现,不仅不利于提升病患愈合效果,同时还可能会引起并发症,所以并未受到青睐,而脑外科手术则可有效处理这些问题。

  摘要:目的 探析脑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 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取并予以治疗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时,对照组病患以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为主要方案开展救治活动,而实验组病患则以小骨窗开颅手术为主要方案开展救治活动,同时观察2组患者救治有效性。 结果 实验组病患治疗7 d以后,其血肿体积是(19.02±9.98)mL,治疗14 d以后,其血肿体积是(11.55±7.93)mL。同时,实验组出现1例并发症,占2.86%,对照组有9例,占2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26例(74.26%)病患生活能力达到一级标准,7例(20.00%)达到二级标准,2例(5.71%)达到三级标准,比对照组更具优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高血压脑出血病患而言,以小骨窗开颅手术为主要方案开展救治活动有助于改善病患临床指征和控制其血肿体积,同时还能改善病患生活能力,可推广。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外科手术治疗,医学论文

  高血压脑出血本身属于高发性病症,在心脑血管类疾病中占有较大比例,不仅发病率非常的高,而且其发病机制呈现出复杂性特征,通常以小脑、壳核、脑干以及丘脑等器官为好发地,且会对机体中枢神经带来一定影响,在拖延救治时间的情况下还可能会诱发微动脉瘤等并发症,所以引起了大范围关注[1]。该研究将该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2间收治的70例病患分成2个小组,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救治有效性的基础上,重点寻找改善高血压脑出血病患临床指征的治疗方案,期待能够成为后期高血压脑出血病患接受系统性救治时的参考指标,从而提升其救治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研究随机选择该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取并予以治疗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患,将其分成2个小组,实验组35例: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40~81岁,平均年龄(61.2±6.4)岁,出血量30~120 mL,平均(70.5±4.3)mL;对照组同样35例。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61.5±6.6)岁,出血量31~120 mL,平均(70.2±4.4)mL;由于两组病患在各项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值得进行对比。

  医学论文:《心脑血管病防治》(双月刊)创刊于2001年,由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主办,全国心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浙江大学医学院、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和北京市高血压联盟研究所协办。主要报道心、脑、血管病学术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内、外科诊治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脑血管病防治及临床有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经验,是广大临床医务人员的良师益友。

脑外科手术治疗新应用措施

  1.2 方法

  对照组:以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麻醉给予局麻,术前根据患者CT扫描定位标记作手术切口,应用立体定向原理,穿刺点为血肿中心距头皮最近点,应用三孔硅胶细软引流管置入血肿中心,缓慢抽吸血性液体后将其固定,并向血肿内注入尿激酶2万~5万U,每天观察引流的情况做好记录,在引流5~6 d后将引流管拔出,并复查CT术后7 d进行拆线处理。

  实验组:以小骨窗开颅手术为主要方案开展救治活动。

  ①给予病患全身麻醉,取病患仰卧位,并以肩垫适当提升其肩部,将其头部固定于健侧,确保血肿部位可以充分暴露。

  ②于病患而前为入路作切口,同时在其颞骨位置钻一小孔,借由铣刀作十字切口,保证切口的长度和宽度分别是5 cm、4 cm。

  ③于脑镜下给予病患作开脑窗,其长度和宽度均控制为2.5 cm,给予病患大脑的动脉分支有效保护,同时对其血肿进行充分吸除。

  ④出现病患出血位置是小脑或者是枕叶,予以手术时需要选择与血肿位置相对较近的地方作为入路,通过给予病患开颅手术使之血肿得到清除以后,再结合病患临床指征予以抗生素治疗,提前预防出现任何感染症状。

  1.3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该组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二、结果

  2.1 2组病患临床效果对比

  实验组病患治疗7 d以后,其血肿体积是(19.02±9.98)mL,治疗14 d以后,其血肿体积是(11.55±7.93)mL。同时,实验组出现1例并发症,占2.86%,对照组有9例,占25.71%,实验组比对照组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92,P<0.05),见表1。

  表1 2组病患临床效果对比(x±s,mL)

  2.2 2组病患生活能力状况对比

  治疗后,实验组26例(74.26%)病患生活能力达到一级标准,7例(20.00%)达到二级标准,2例(5.71%)达到三级标准,比对照组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病患生活能力状况对比[n(%)]

  三、讨论

  较之传统手术而言,小骨窗开颅手术除了操作时间较短以及止血较为彻底以外,其定位也非常准确,可以在直视下对血肿进行清除,对于病患脑部附近组织也会产生保护作用,使之不易损坏,同时还能防止因颅骨钻孔所引起的损伤情况的发生,对于传统手术呈现出来的缺点起到弥补作用,使用效果极其突出[3]。与此同时,脑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程序中,病患血肿的中心属于其手术中点,开颅位置选择颅骨与血肿外之间的最小距离,清除完毕后再用弱电凝进行止血,能够防止病患遭受二次伤害,加之还可控制并发症,所以已经取得认可[4]。

  该研究中,实验组7 d时血肿体积是(19.02±9.98)mL,治疗14 d以后,其血肿体积是(11.55±7.93)mL,对照组分别是(23.06±11.33)mL、(18.77±9.66)mL。同时,实验组出现1例(5.00%)并发症,对照组有5例(25.00%),实验组比对照组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詹传伟等人[5]研究结果存在着一致性。

  此外,治疗后,实验组15例(75.00%)病患生活能力达到一级标准,4例(20.00%)达到二级标准,1例(5.00%)达到三级标准;对照组10例(50.00%)病患生活能力达到一级标准,5例(25.00%)达到二级标准,5例(25.00%)达到三级标准,均比对照组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耿亮等人[6]研究结果存在着一致性。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