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农业环境保护新建设改革发展

分类:管理论文 时间:2016-04-13

  当下农业环境新建设发展形式制度有哪些呢,要如何来推动现在环境管理方式呢?本文是一篇环境论文。加强对农药、化肥、饲料等农资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认真落实产品标准,鼓励研发和推广环保产品。加强对农村生产资料市场的监管,严厉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生产和流通,一旦发现必定重罚,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确保产品质量,推广绿色、环保、有机的农资产品,从源头上降低农业生产经营者因使用劣质投入品对环境和食品安全造成负面影响的可能性。

  摘要:当前全社会高度重视环境问题,要求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对开展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是个重要契机。应该结合农业生产和农民居住的特点,完善相关政策,改进工作方式,加快农业农村环境治理。

  关键词:农业环境,农业管理,管理类论文

  一、农业环境保护的措施及效果

  (一)推广环保生产技术,改进生产行为。不当生产技术和方式是造成农业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如过量施用化肥和喷洒农药、农地长期单一种植、农资包装物的随意丢弃、畜禽排泄物的直接排放和不完全处理等,通过推广一些生产技术,可以改进生产者行为,减少环境污染。首先是“测土配方施肥”,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农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科学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用时期和施用方法的技术。从2005年起农业部将该技术作为科技入户工程的第一大技术在全国推广,目前已经发展到整村、整乡、整县等整建制推进,将服务范围逐步覆盖到主要土壤类型、主要作物和绝大多数农户。其次是推广“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该技术有效解决农户分散用药量大、生产成本高、农产品残留超标等问题,实现农药减量化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从2008年各级政府采取药剂补贴、作业补助、以奖代补和植保机械购置补助等方式,扶持专业化防治组织,推动专业化统防统治快速发展。此外,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推广一些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技术。例如,湖南省近年建立健全绿肥良种繁育与供应体系,增加绿肥良种繁育、生产示范和技术创新投入,鼓励农户种植绿肥作物;建立秸秆腐熟还田示范区,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发展“稻—鸭—稻”、“畜—沼—种植”、“畜—沼—鱼”等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

  环境论文:《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是学术和技术类刊物,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登环境保护领域内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成果。

农业环境保护新建设改革发展

  (二)开展安全优质农产品认证,引导生态环境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起,农业部陆续启动了绿色食品事业、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农业系统有机食品认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保护工作,以市场力量引导生产者自觉采取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在提供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同时,保护农业农村环境。到目前,“三品一标”已经成为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主要品牌。“无公害农产品”是保障农产品消费的基本安全需求,参照执行产品质量安全的国家强制性标准,管理上实行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相结合的制度;“绿色食品”的本质内涵是“安全、优质、环保”,其产品质量是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规定了更高的卫生安全指标要求,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的质量安全水平,管理上实行产品认证与使用证明商标相结合的基本制度;“有机食品”更加突出生态环保,要求不使用化学投入品,按照国家认监委有机产品认证制度管理;“地理标志农产品”重在传承农耕文化,强调地域特色和独特品质,由农业部实施登记保护。

  (三)提供财政补贴,促进重点污染防治。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财政收入的增加以及惠农支持政策的加强,近年来国家通过给予经济上的奖励和补贴,鼓励社会各主体投入农村环境建设。其中较为重要的是以下三项工程:(1)农村沼气工程。进入21世纪,国家开始通过补贴部分建设资金,引导养殖户修建沼气池,对畜禽养殖的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能源利用。2011年,东、中、西部地区农村户用沼气中央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1300元、1600元、2000元。在湖南省,2003~2011年,中央共支持农村沼气国债(预算内投资)项目资金达到18.42亿元。(2)农村清洁工程。从2005年开始,农业部在部分省市启动农村清洁工程建设试点,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为重点,推广畜禽粪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秸秆等生产、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用经济的手段、市场的机制,建立物业化管理模式。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已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1400多个。2012年国家启动生猪清洁养殖示范项目。湖南省主推生物发酵床技术,将双峰等7个生猪养殖大县列入实施范围,每县中央补贴340万元支持实施改造发酵床17000平方米任务量。(3)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建制村为基本治理单元,有重点、分批次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支持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和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等与村庄环境质量改善密切相关的整治措施。资金投入在2008年是5亿元,2009年10亿元,2010年25亿元,2011年和2012年合计接近100亿元。

  二、农业环境保护政策实施中的难题

  总体来看,我国采取了指令规制、技术创新和经济激励等多种农业环境保护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生产污染影响,维护了农村生态环境。但是,很多政策措施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政策力度不够,环境保护水平还比较低,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还相距甚远。

  (一)直接管制乏力。制定法律法规,对污染排放和主体行为做出规定,依法强制实行,是世界各国污染控制的主要手段。这种手段要求不仅包括不同层次的法律法规文本,还要制定具体的执行标准、处罚细则,并有相关部门监督执行这些法规,并对违规行为实施处罚,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作用。目前从土地到灌溉水到农药使用,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但是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农业生产经营者并不知晓这些法律法规及标准,不知道如果遵守这样规章以及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也没有相关的部门进行宣传、监督和执法。此外,农村地域宽广、农业生产规模小而分散、农业生产技术和方式复杂多样、农户自身素质不高等特点,对实施这种强制性指令控制手段提出更高要求。

  (二)技术推广难度大。当前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难度非常大。第一,由于农村青壮劳动力的外出转移,农业生产经营者出现兼业化、老龄化和女性化的趋势,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风险承受能力较弱,对新技术的使用意愿和接受能力不强。第二,一些对环境影响小的新技术如生物制剂、物理防护手段等,往往物化成本高于传统的化学投入品,而且使用起来有相应的操作规程,较为费事,在没有相应收益增加的情况下,农户不愿承担这样的额外成本。第三,一些环保技术要求少施化肥、少打药,可能会导致产量下降或者产品品相不好,造成农户收益下降,影响农户的使用积极性。第四,当前农技推广部门力量较为薄弱,工作经费不足,难以进行技术推广,加上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特点,新技术推广运用难度较大。

  (三)环保产品市场发育不足。与工业品不同的是,大部分农产品最终将走上餐桌,其质量安全水平与居民健康水平息息相关,因此人们将更加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更愿意为安全、绿色、有机的农产品买单。但是,农产品市场又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当优质农产品的信息难以辨别、确认和信任时,人们往往会选择劣质产品,一旦优质农产品的市场销售出现困难,所付出的成本难以收回时,相应的生产技术和方式就难以维持。目前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等环境友好型产品标识的市场推广不够,消费者的认可度不高,产品价格优势不突出,对生产者实施相应生产规范的激励不够。

  (四)经济补偿的带动作用小。以经济激励手段进行污染控制的关键点在于,调动经济活动当事人的积极性,使当事人以最节约自身成本的方式来控制污染。目前在农业农村上实施的沼气工程、清洁工程等政策,还是行政主导为主,通过行政力量补贴推广某种污染防治的技术或设备,没有调动起经济活动当事人的积极性。这就造成“有补贴就有治理,没有补贴就有污染”的现象。湖南省目前有万头猪场260多家、3000头以上猪场2400多家,都迫切需要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但从2009年到2011年,依靠国家支持建设的大中型沼气工程仅242处,不到需求量的1/10。这也造成投资建设起排污处理设施长期运用维持的问题。很多排污处理设施的日常运行和维护是需要成本投入,农户家庭小型沼气池出现不产气、漏水、漏液等现象后,需要请专业维修人员,支付维修成本,大中型养殖场平均每天的粪污处理成本大约是30~40元/头。如果缺乏对排污的监管,那么这些成本就不是必须,作为利润最大的经济人就将选择弃之不用,或者降低污染处理质量,减少投入。

  三、完善农业环境保护政策的建议

  (一)加强基层环保建设,加大农村农业环境治理投入。正确认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农业农村环境保护的认识,将农业农村环保工作切实放在一个重要位置。第一,加强农村基层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建设,加强环保部门和农业部门的沟通协作,优化人员配备,提高工作效率。第二,严格执行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确保工业企业的连续达标排放,确保城市垃圾的合理化处理,遏制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的趋势,减少农村环境的外源污染。第三,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将增加农村环保投入作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抓手之一,进一步加大以奖促治的政策力度,扩大覆盖面,强化收费、税收、奖励、补贴、贷款贴息等多种经济激励手段,引导农业生产经营者进行相应的环保设施建设。

  (二)改进工作方式,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和标准。尽管农业生产存在分布广、监管难、成本高等困难,但是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和标准,实施强制性指令手段依然是控制农业农村污染的主要手段。首先要加强各项法律法规、生产规范、技术标准及其重要意义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的环保和法制意识,引导农民自觉改进生产生活方式,合理施肥打药,对畜禽粪便进行处理,自觉控制养殖规模,提高企业的强化社会责任,自觉采用环保生产技术。其次,制定具体的排污标准、环保标准和处罚细则,明确监督部门,确保环保法规的执行,对违规行为实施处罚。防治没有环保处理实施的企业盲目上马,强制要求不达标企业整改,对严重违规的企业要关停;对一般小农户,要充分利用相互监督和村庄自治,建立健全举报机制,对造成严重环境影响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对好的做法要加以表彰、奖励和宣传,并将村庄环境治理作为村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规范产品认证,加大市场宣传力度。严格规范各项优质农产品的产品认证,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降低认证费用,鼓励符合条件的专业合作社开展产品认证。加大市场营销,扩大销售模式,减少中间环节,将信息尽可能地传递给消费者,获取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从而建立成长期的供销关系。加强对已获认证产品的监管,开展不定期抽查,一旦发现违规行为,立即取消认证标识,并进行信息披露,加强认证产品的公信力。

  (四)加快适用技术的研发,改进推广方式。将环境保护的思想理念渗透到现代农业建设中,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作为目标,将增产增效与生态建设并重,通过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引导、鼓励和支持科研部门加强农田资源高效利用、农林生态修复、有害生物控制、生物安全和农产品安全等方面开展基础研究,力争在良种培育、节本降耗、节水灌溉、新型肥药、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取得重大实用技术成果。充分发挥各级农技推广机构的作用,着力增强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能力,改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手段,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机等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宣传环保生产技术。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政府订购、定向委托、招投标等方式,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施环保生产技术,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在技术研发和推广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因地制宜,尊重农业农民的基本特点,积极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利用群众智慧,选择运行成本低、维护简单的环保技术和设施。

  (五)加强生产资料市场监管,减少污染源。借鉴“押金返还”的方式建立生产资料包装物回收制度,引导包装物的集中处理,减少环境污染。加强对生产资料营销人员的道德和技术培训,充分发挥其在技术宣传推广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导农户合理打药、平衡施肥,实施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技术。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