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退耕还林工程新应用管理制度

分类:农业论文 时间:2016-02-23

  如何来加强对农业科技的新建设管理发展,对于现在退耕还林中的新建设工程有什么新的发展呢?本文是一篇农业论文。多方面筹措资金,科学配比造树树种,优化树种结构。对造林树种不适合的土地,结合退耕地条件和周边情况,在复核规模化发展的前提下及时进行调整,使土地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4]。设立退耕林专项资金,正确引导,鼓励退耕户合理地进行林草、林果、林药、林菌的科学种植,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立体经济,切实增加退耕户收益。

  摘要: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引进和利用最新科技成果,通过对经济林的扶持发展,促进企业对产品深加工,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此外,要着力扶持优秀企业,带动各示范县、乡。培养一批科技创新企业和科技示范户,通过科技示范推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

  关键词:退耕还林,农业科技,农业论文范例

  1江城县概况

  1.1社会经济概况

  江城县是以哈尼族和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全县辖5乡2镇48个村委会2个社区渊居委会冤527个自然村。全县总面积3544.38km2,人口达到12.4万人,拥有农业人口10.16万人,非农业人口2.24万人,分别占总人口81.9%和18.1%。境内居住着哈尼、彝、傣、瑶、拉祜等24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1.3%。201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0.0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6201元,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达1553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14.3元。

  农业论文:《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本刊是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理论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主要反映本校的两个文明建设,刊发学术文章,反映科研成果,指导教学实践,交流科教学术信息,促进科教学术的繁荣发展。

退耕还林工程新应用管理制度

  1.2森林资源概况

  2013年全县林业用地面积共264449.5hm2,其中有林地面积224743.9hm2,占85.0豫曰未成林造林地面积2514.7hm2,占1.0豫曰灌木林地面积19894.9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6豫曰无立木林地面积5047.7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0%曰宜林地面积11155.3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3豫曰其他林地渊疏林地、苗圃地冤面积1093.0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0.1%。林业用地面积按林地使用权划分为院国有面积25849.70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9.8%曰集体面积216737.3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2.0%曰个人面积21502.7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1%曰其他面积359.8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0.1%。森林覆盖率为68.0%,其中,有林地覆盖率65.5%,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覆盖率为2.5%,林木绿化率为71.5%。

  2退耕还林系统工程建设的概况

  截至2014年年初,全县退耕还林工程面积达到14600.0hm2,其中完成荒山造林11133.33hm2,封山育林2000hm2,退耕地造林1466.67hm2曰巩固退耕还林建设成果1726.67hm2,其中有生态林2899hm2,经济林123hm2,薪炭林140hm2。工程覆盖全县的7个乡、镇,50个行政村的320个村民小组,惠及退耕户920户,15812人。目前,国家累计向江城县投入退耕还林补助资金6728.92万元,其中兑现退耕地还林补助资金5127.65万元,兑现荒山造林补助资金910万元,兑现封山育林补助资金210万元,兑现巩固退耕还林政策资金481.27万元。

  3退耕还林系统工程建设的成效

  3.1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通过退耕还林系统工程的进一步加深,江城县陡坡耕地呈下滑趋势,这使得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有效的遏制,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新增造林地面积累计达到14600.0hm2,保存率达到95豫,森林覆盖率由退耕还林前的63.66%提高到目前的68.0%。目前,新增造林地中大部分树木已成林,全县思茅松及西南桦的总面积接近4826hm2,平均胸径为14~16cm。

  3.2水土保持效果显着

  由于过去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过度采伐林木,过度放牧,造成环境严重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全县水土流失面积35000hm2,年流失量28万t,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全县25毅以上陡坡耕地均营造乔木树种,森林覆盖率提高,有效地遏制了水土流失的状况,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大幅度下降,局部生态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

  3.3增加农民收入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国家补助金额3900元/hm2,且生态林发放时间为8年,经济林发放时间为5年。截至目前,国家累计补助退耕还林资金共为6728.92万元,人均4255元。退耕农户从工程实施中得到实惠,增加了收入,加快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此外,退耕还林系统工程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新的机遇,为多样化的经营活动提供保障[2-3]。

  3.4经济效益初见成效江城县退耕还林实施工程中,所选择的主要树种为思茅松、西南桦、杉木、核桃、澳洲坚果、咖啡、茶叶等,其中部分树种已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如江城县康平乡大过岭茶厂,2005年个人承包10hm2退耕地还林种植茶叶,目前通过巩固退耕还林项目带动,茶厂种植规模达133.3hm2,解决就业农户达180多户,240多人,茶厂产值600多万元。在其带动下,康平乡中平村、瑶家山村,六家社、大过岭、太平寨、三家村、王那碑、狗滚塘6个村民小组近300多农户发展茶叶种植逾133.3hm2,农户茶叶收入近2.25万元/hm2,达到了退耕不减收的目的。

  4退耕还林中出现的问题

  4.1总体布局不合理

  退耕还林主要是对陡坡地的耕作方式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从而解决或者减少水土流失的问题,与此同时增加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为此,退耕还林工程在实施时,需要有所侧重。对于水土流失严重、位置偏远以及耕种陡坡地和低收入家庭应作为侧重点。但由于江城县99.6豫以上的土地面积是山区,且大部分农村贫困人口居住在山区,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更注重经济效益,使得该退的没有退下来。

  4.2相应的制度和设施不完善,林权证普及率较低

  退耕还林相应的制度和设施不完善,全县经济基础薄弱,财政困难,资金不能有效到位,由地方负责的设施资金保障有限,使得工作难度大,难以保障退耕还林成果。加之全县新增退耕还林林地发放林权证率只占全县退耕还林总面积的30%,发证率低,难以保障退耕农户切身利益。

  4.3营林科技措施投入不足,农户缺乏科技支撑

  退耕户后期的抚育管护意识缺失、造林质量较低都严重地影响了退耕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江城县600hm2的核桃、澳洲坚果等为主的经济林为例,大多数农户认为,此类的果树对土壤、肥料、灌溉要求并不是很严格,更有国家补贴,造成农户认为不用去管护。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经营,管护措施不到位,经济林长期缺水、缺肥,病虫害严重,造成不挂果或者挂果少,实际经济林的经济效益与预期效益差异较大,影响退耕户的经济收入。一旦国家终止补助,情况将复杂化,严重的将会造成部分退耕户毁林复耕。

  5解决对策

  5.1全面制定退耕还林计划,全方位配合,分步骤推进

  在制定计划前,应该总结前一时期的经验和问题,加以分析,结合成功的案例,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要求,科学编制计划。对工程所涉及的经费、补助等一系列资金细致化并列入预算。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农户较为贫困,将工程列入国家预算,统筹解决。

  5.2对后续发展加大投入力度,落实林权证发放

  给予积极参加退耕还林的企业政府性补助和低息贷款,促进企业参与到该项工程当中来。对全县未发放林权证的退耕农户的林地依法给予确权发证,确实保障其合法权益。农户通过林权抵押贷款获取林业生产资金,实现对林业生产的长期投资,获取收益。

  针对退耕还林农户对科技的需求及缺乏现状,有针对性地对退耕户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要求有相关经验的专业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并开展林业科学技术方面的培训。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