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心肌梗病的越来越多的产生,应该如何来预防和治疗此病呢?文章是一篇医学职称论文。我们对临床上,急性右心室梗死的病理表现主要是右冠状动脉近段部位存在明显狭窄现象。本研究中,观察组40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以往研究结果相符合。在临床上,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的常规三联症主要是包括肺野清晰、低血压以及颈静脉怒张等, 但是这一敏感性尚且不足25%。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心电图在诊断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临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别列入右心室心肌梗死组 (也即观察组) 与未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组 ( 也即对照组) , 两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12 导联,并同时进行右胸导联心电图检查。对比分析两组ST Ⅲ /ST Ⅱ 抬高大于或等于1 、ST V 3R ~V 6R 抬高大于或等于1mm 和联合进行两项检查在诊断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中的效果。 结果:两组ST 段抬高3项指标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敏感性分别为90.0% 、83.0%和 80.0% ,其特异性分别为 95.0% 、92.0% 和 97.0% 。 结论:在临床上,心电图 ST V 3R ~V 6R抬高大于或等于1mm、ST Ⅲ / ST Ⅱ 抬高大于或等于1 均可用于诊断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
关键词: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 诊断效果; 心电图,医学职称论文参考
心肌梗死属于临床上常见的危急病症,而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属于其中比较罕见的一种,且病情也比较特殊,需要及时地选用有效的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诊断,以把握最佳的治疗时机[1]。本研究选取80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旨在分析心电图在诊断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获得了较为理想的研究结果,现作如下汇报。
医学论文投稿:《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主要内容包括:临床诊断与治疗、病理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基因组学等方面的研究报告、论著、综述以及新技术与新方法等。
一、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2年2月~2015年2月,我院共收治80例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2]: 每次的胸痛发作时间大于或等于30min; 且发病内的 12h 内,患者的Ⅱ、V 3R ~V 6R 、aVF 导联以及Ⅲ中存在2项及以上的导联 ST 段抬高现象,且幅度均大于或等于1mm;患者的CK- MB 峰值大于正常值的2 倍;患者的导联中均不存在异常的QRS 波以及Q 波。患者发现心梗后的3 周内,在外院及时地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如果内径狭窄大于或等于50% ,则表示有意义, 选取患者的锐缘支起始部位,并把右冠状动脉共划分为两种,一种是近段,另一种便是远段。如果患者属于左冠状动脉旋支阻塞或者右冠状动脉阻塞,则可诊断为下壁心肌梗死, 如果患者属于右冠状动脉近段梗死,则可诊断为右心室心肌梗死。依据临床造影结果,将80例患者分别列入右心室心肌梗死组 (也即观察组) 与未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组 ( 也即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对照组中,男性25例, 女性15例, 年龄为45~79岁,平均年龄为( 57.3±5.4) 岁;观察组中,男性23例, 女性17例, 年龄为47~77岁,平均年龄为(57.2±5.1) 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需要详细地询问其既往病史,并实施体格检查,同时需要对其进行12导联和相应的V 3R ~V 6R 心电图描记,期间的间隔需要保持为4h ,且其纸速需要保持为每秒25mm, 标准电压需要调整为1mV=10mm;选取J 点后方的80ms部位测量ST 段,观察并记录心电图ST 段明显抬高情况下的ST Ⅲ / ST Ⅱ 抬高大于或等于1(标记为A指标 )、 V 3R ~V 6R ST 段抬高大于或等于1mm( 标记为B指标)以及两项的联合 (标记为A+B 指标 ) 。
1.3判定标准
依据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标准[3],对比分析3项指标的敏感性 、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 以及阴性预测值。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的具体部位的分布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均表现为右冠状动脉近段的病变,病变部位多为2支或者3支病变,且不存在单支病变情况。如表1所示。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患者的ST 段抬高的3 项指标情况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阳性率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B指标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A+B 指标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显著优于A、B两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的ST 段抬高的3 项指标情况的比较
三、讨论
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较低, 其原因在于,右室心肌壁往往相对较薄,因此其耗氧较少, 且该部位的侧枝循环相对比较丰富, 所以左心室下壁心肌梗死较多[4]。在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中,心电图的临床优势在于操作简便、无创以及可重复等。有研究人员指出,右胸导联的ST V 3R ~ V 6R 这一项抬高大于或等于1mm 的诊断敏感性可高达90% , 且其阳性预测价值是82% ,与此同时其特异性可高达91%[6] 。此外,由于右胸导联属于一种非常规的导联, 所以漏诊率较高往往需要描记右胸导联[7]。
本研究中,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均表现为右冠状动脉近段的病变,病变部位多为2 支或者3 支病变,且不存在单支病变情况;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阳性率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B指标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A+B 指标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显著优于A、B两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在临床上,心电图 ST V 3R ~V 6R抬高大于或等于1mm、ST Ⅲ / ST Ⅱ 抬高大于或等于1 均可用于诊断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