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机械工程管理应用的新战略模式

分类:工程师职称论文 时间:2015-10-14

  在目前有关机械工业科技的新应用措施制度有哪些呢?应该怎样来加强对机械工程的新科技发展呢?对于不同的机械工业发展现状及决绝的措施又有哪些呢?为此本文做了相应的介绍。文章选自:《机械设计》,《机械设计》杂志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指定中文重要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刊源;“中国期刊网”收录刊源;“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刊源;“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刊源等。

  摘要:机械工业是制造业中的重要产业,机械工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变。机械工业不仅是推动我国工业发展和整个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而且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装备,在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促进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机械工业,工业科技,工程论文

  一、机械工业的发展现状

  自我国的改革开放以来,机械制造业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对自身的技术不足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使制造技术、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目前,中国已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制造体系,成为世界瞩目的制造大国。中国机械工业行业众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机械工业划分为工程机械行业、机床工具行业、汽车行业、石化通用机械行业、仪器仪表行业等十三个行业。其中最大的行业是汽车行业,其次是电工电器行业,这两个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到行业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到2006年,中国汽车产量728万辆,居世界第三位;金属切削机床按销售额计仅次于日本、德国,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机械制造大国。

  二、我国机械工业对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机械工业牵引了我国经济的增长

  伴随世界制造业的转移,中国已经逐步成为世界机械工业的制造中心,中国机械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显着增强。国内一些龙头机械企业借助最近几年行业的高速增长,在国内市场迅速扩张,同时也开始逐步进入国际市场。如机床、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和发电设备企业,积极扩大出口,取得了良好的出口业绩。在未来,机械行业的发展将面临的几个机遇:一是我国目前日益加快的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为机械工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发展领域和服务空间;二是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有庞大的内需市场支撑,对装备需求的总量,仍将维持相当长的旺盛期,这必然会带动机械工业的发展;三是尽管国际上对我出口限制日益增多,但我国机械工业的比较优势正逐步显现,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将进一步为行业发展提供巨大动力;四是党和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效应日益显现,必将不断引导和带动机械工业加快发展步伐。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升级,中间产品和资本品工业的逐步发展以及在整个产业中比重的不断增加,产品中有大部分销售给其他生产者而非最终使用者,此过程强化了制造业各部门之间的产业关联。使那些因技术进步生产率较快提升的产业部门不但自身获得了快速增长,而且通过这种强化的产业关联带动了其他部门的快速增长和整个制造业的扩张,进而促进了一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机械工程管理应用的新战略模式

  (二)机械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随着国家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政策逐步推进,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将进一步得到重点支持。今后一般性传统产品的需求会保持一定增长,这个领域产品技术水平不高,高技术产品短缺、低水平的产品重复过剩,这一局面将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大量企业如果不能及时正确转型将逐步被淘汰;而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重大技术装备需求将快速增长,这对于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和研发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来说相对有利,将通过参与国内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装备的配套研发,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并因此而培育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

  (三)机械工业是提高就业率的重要产业

  机械工业是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不可分的基础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就业也有同样深刻的影响。首先,机械工业的经济总量大,发展迅速,中国机械工业技术水平迅速提升,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从业人员的素质。通过吸收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中国机械工业的科技实力正不断增强。机械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就业来说,至少存在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由于技术的替代效应,机械工业从业人员将相对减少,我国已经出现大范围采用机器设备替代劳动力投入的现象;另一方面技术进步使得机械工业对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与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提高了机械工业就业的门槛。此外,机械工业与其他产业关联度高,促进了其他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机械工业作为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是我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是带动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它的发展对各个产业都起着推动的作用。随着它对其他部门产品消耗的进一步增大,需求的增加,必将带动这些产业的发展,进而提升这些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

  三、我国机械工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机械工业中优势不突出,深层次结构性的问题还很多

  在全球机械工业中我国机械工业的竞争力不强。我国机械产品的出口,尽管以每年的增长速度都是两位数以上,在2000年出口率增长不到百分之十八。但是,中国机械产品出口额也仅占世界机械产品总贸易量不到百分之二,而且产品技术含量低,多数为低档品。2004年中国机械工业仅占全球机械装备工业增加值总额的百分之十左右,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拥有四万家规模以上企业,但没有一家能成为世界顶尖机械制造企业。在全球机械工业产业链上,我国机械工业主要处于中低端。此外,机械工业企业服务体系和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也制约了机械工业的发展。我国机械产品的营业网点和售后服务不健全,销售渠道不畅通,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转换不到位,造成了企业的应变能力差,决策缓慢,适应不了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

  1.机械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仍较落后。我国机械工业产品的一个共性问题是产品技术含量偏低,技术密集的产品与用户要求差距较大。从国内市场来看,虽然许多产品中国的产量已经非常大,但是其中高附加值的产品却需要大量进口,在大型成套设备、高档数控机床、精密机械、精密仪器设备等方面表现非常显着。提高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主要依赖于技术创新,而中国机械工业各个行业共性的问题是关键部件技术薄弱、基础技术和共性技术薄弱。如何实现技术创新,通过自主创新来提升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是发展中国机械工业的另外一个挑战。目前,我国机械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还相当落后,工业发达国家机械工业新产品寿命周期一般为三到五年,而我国新产品寿命周期为十年,新产品的贡献率仅为百分之六,只及工业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并且,我国机械产品无世界名牌,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品。虽然近几年我国机械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不少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差距还很大,没有实现质的转变。许多与重大技术装备有关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仍依靠进口,高档数控机床也大量依赖进口。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我国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日益扩大,经济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形成了不断重复引进和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知识产权矛盾越来越突出,很多产品的品牌、关键技术和销售渠道掌握在跨国公司手里,对我国进一步使用和引进国外技术造成困难。

  2.专业技术人才短缺。首先,企业需要高层次的、紧缺的、关键岗位的人才十分短缺,出现了万金难求高级技术人才的现象。其次,高级技工、技师短缺。武汉、上海、太原等产业工人居多的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技师缺乏的现象,成为影响企业效益和产品质量提高的关键问题。技术工人的短缺严重地阻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对我国机械工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当务之急是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机械工业的创新研究能力,快速提高机械工业高技术、新技术含量,提高机械工业的市场竞争力。要振兴机械工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坚持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升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作为行业结构优化调整、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中心任务。

  (二)对于这些深层次的矛盾,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逐步使企业技术开发中心从一般的产品研发和工艺技术的改进,过渡到发展自主技术,为企业发展提供前瞻性技术储备,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引导企业大力引进科技成果,实现科研与生产、技术与市场的有效结合,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使其尽快形成生产力,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建立有利于促进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合理充分利用现有的机械工业资源,减少和制止行业重复建设,优化产业结构,统筹规划和发展全社会的机械制造力量。尤其是对一些制约我国机械工业技术进步、国外不可能提供给我们的技术,要加大自我培育力度,加速发展自主技术;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加快与国际的融合与接轨,把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结合起来,积极利用合资经营、合作生产的技术溢出效应,加快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加速培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保证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大力培养技术熟练的技术人员,加强岗位培训,为机械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进一步带动产业配套群的发展,形成新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提高产业区域竞争力。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