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水生蔬菜的种植管理新技巧发展

分类:农业论文 时间:2015-10-13

  正确认识有哪些水生蔬菜,同时有关水生蔬菜的种植管理新技巧有哪些,怎样来加强对这方面的管理应用呢?同时有关这类的管理新发展有哪些呢?本文选自:《长江蔬菜》,《长江蔬菜》志为蔬菜科技类期刊,办刊宗旨为“促进科研指导生产、服务城市、富裕农村”;编辑方针为“以普及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已形成“栽培技术、新优品种、植物保护、观察试验、选种育种、分析与预测”等十多个优势栏目。本刊发行量始终居同类期刊之首,被农业部誉为“全国蔬菜类期刊中办的较为成功的一本杂志”。本刊形成的“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科学实用、信息准确量大”的刊为特色。

  摘要:水生蔬菜是指在淡水中生长的、其产品可供作蔬菜食用的维管束植物。我国水生蔬菜包括莲藕、茭白、慈姑、水芹、菱角、荸荠、芡实、蒲菜、莼菜、豆瓣菜、水芋和水蕹菜,共计12种,多利用低洼水田和浅水湖荡、河湾、池塘等淡水水面栽培,也可实施圩田灌水栽培;其主要产地在水、热、光等资源比较丰富的黄河以南地区广泛分布,其品种资源之多,产品之丰富,都在世界上居于首位。

  关键词:水生蔬菜,蔬菜种植,农业技术论文

  1单季茭“一茬双收”栽培技术

  单季茭收双茬是指在原单季茭产区的茭白品种基础上,经栽培、肥水调控,使原单季茭采收期大幅提前,为能栽培二茬再生茭创造了条件,由“一年一茬”改为“一年二茬”的栽培技术。从2004年开始,该栽培技术由浙江省缙云县首先进行试验、示范,获得成功后,逐渐在平原、海拔500m以下低山单季茭区推广应用,使其茭白产量、效益大幅度提高。其主要优势:一是品质好,单季茭收二茬品种以“美人茭”、“金茭1号”为主,茭肉白、细嫩、大小适中,不易返青,深受消费者喜欢;二是产量高,单季茭改收二茬栽培,头茬茭产量与原单季茭栽培产量相当,增收第二茬茭,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三是错开采收期,采收错开茭白主产区集中上市期,有利于稳定市场,提高效益,单季茭改收二茬栽培,头茬茭采收旺期在6月中下旬,此时双季茭主产区夏茭旺收期已过,而高山单季茭白尚未投产,第二茬茭采收旺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高山单季茭白已收获结束,而双季茭主产区秋茭尚未到旺收期。其核心技术:一是栽植时间,由原单季茭栽培的年前10~11月份栽插或当年4月份移栽,改为年前8月底~9月份先进行扦插寄秧,10~11月上旬再移栽,使年前有一定的生长量;二是施肥管理,由原单季茭栽培的4月上中旬,当苗高20cm时开始施肥,5月下旬结束,改为2月份开始施肥,4月下旬施肥结束;三是割禾,头茬茭采收结束后,立即割禾,以促进二茬再生茭苗生长发育。

水生蔬菜的种植管理新技巧发展

  2双季茭“三改两优化”栽培技术浙江黄岩蔬菜

  办公室以当地主栽的夏茭为主的双季茭品种黄岩茭白为基础,经过多年的试验摸索,总结了一套夏茭产量超45t/hm2的成功经验。其夏茭产量构成为:栽植3.3万丛/hm2,有效苗数为39万~42万株/hm2,单丛有效成茭数为14荚,平均单荚重100g。选择孕茭适温较低的以夏茭产量为主的早熟双季茭品种,如黄岩双季茭白、浙茭911等,开展茭白“三改两优化”栽培,即一改露地栽培为棚膜覆盖栽培,传统茭白都是露地栽培,该技术把旱地蔬菜的棚栽方式移到水田中,在冬季搭建大、中、小棚,对茭白进行设施栽培,以提高产量和品质,提早上市;二改灌深水护茭为培土护茭,一般茭白生产中在孕茭期对茭田进行灌深水,以降低土温,保持茭白的白嫩,在孕茭期对茭白也进行培土,以此来代替灌深水,获得了更好的效果;三改茭荚定植为带茭苗定植,一般茭白生产以老茭墩或游茭作种,也有以茭荚作种,黄岩茭农改变这种传统留种方式,以茭荚连同其产生的2~3个分蘖苗一起作种苗移栽,同时优化施肥技术,实行配方施肥,提倡有机肥,增施钾肥,以进一步提高产量和品质;优化病虫综合防治措施,突出以防为主,在冬季割枯株清园后先喷药消灭越冬虫口,在开春后未发病前又预防性喷药1~2次,从而大大减少和推迟病虫为害,在夏茭采收期基本不喷药,茭白田全面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进行物理防治,以达到无公害要求。该技术实现了以下优势:一是培土护茭技术优势。因土壤阻光性比水好,培土能有效阻隔阳光对茭荚的照射,使茭壳色淡、茭肉白净细嫩,外观商品性明显优于深水护茭的茭白,而且茭肉不易返青,保色期延长1倍以上。较高的水温使茭白膨大期缩短,加速茭白老化,影响产量。土壤的热容量比水大,升温慢,因此培土能使茭白孕茭部位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温度环境,温差较小,温度也比田水低,从而使茭白不易老化,且孕茭期相对延长,产量提高。二是棚膜覆盖的优势。棚膜覆盖栽培,能使夏茭提前上市。调查显示,利用小弓棚在1月中下旬进行农膜覆盖,比露地栽培的茭白提前15~20d上市;利用大棚进行农膜覆盖的旺收期又比小弓棚提早15d左右。农膜覆盖时间提前到12月中下旬,上市时间又相应地提早10~15d。上市期的提早,错开了夏茭旺销季节,效益明显提高。因露地栽培的茭白孕茭期气温已较高,孕茭膨大时间短,采收期集中,一般只有20~25d。而棚膜覆盖栽培茭白孕茭期间温度低,茭肉生长缓慢,单茭重增加,品质也好,采收期长达50d,前期采收后田间生长密度越来越稀,中后期茭白因通风透光条件好,茭荚比较粗大,产量较高。一般棚膜覆盖栽培的茭白产量比露地茭白增产30%以上。三是带茭苗定植的优势。茭白采用无性繁殖,种性极易退化,每年必须进行选种和提纯复壮才能防止种性退化。采用的带茭小苗留种,即用茭荚连同分蘖出的2~3个分蘖苗作种,虽然繁殖系数较低,但可有效地保证品种纯度;采用带茭苗定植后,成活率提高20%~30%,几乎达100%;采用带茭苗留种,把种苗直接留在原茭田中,待其产生2~3个分蘖后直接移植到新茭田中,省却了其他主要茭白产区选留种需配置的良种田或寄秧田,也省却了二次再移植,省工省力。

  3莲藕“五改”早熟栽培技术

  浙江省义乌市农业部门和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以东河早藕品种,运用设施栽培技术,5月初即可上市,早期产量比对照增产85%~93%,到荷叶枯熟期采收,产量增加25%~43%;春藕上市期提前15~20d,市场平均价格15~20元/kg,产值15万元/hm2以上。其主要技术是:一改中、晚熟品种为早熟品种,经多年试验研究,在浙中地区,田藕双季栽培要获得成功,第2季夏藕必须在7月20日前定植,也就是说第1季春藕必须在7月20日前采挖结束。显然,迟熟品种达不到这一要求,而中熟品种生产季节过于紧张,也达不到要求,因此只有生育期在70~80d的早熟、特早熟品种适宜双季栽培模式。田藕双季栽培宜选用东河早藕、鄂莲1号、飘花藕等入泥浅、易采挖的早熟、优质、抗病、高产的莲藕品种。二改迟栽、深栽为早栽、浅栽,老式栽培模式,莲藕要过了清明节后移栽。金华地区春季回温较早、雨热同步、光温互补,莲藕萌芽早,清明节后,种藕的顶芽已经伸长,此时移栽不但易碰断芽头,而且不利于莲藕早发早熟。浙中地区设施栽培移栽时间提早到2月底至3月上旬,栽植时多选用平栽法,种藕入泥10~20cm,以利早发。三改整藕作种为主藕、子藕分株作种,整藕作种时,由于主藕与子藕藕体相连,主藕顶端优势明显,使整藕的主藕、子藕的顶芽生长不平衡,导致其田间生长不一致,因而整藕作种没有分株作种产量高。四改重施追肥为重施基肥,早熟春藕,生育期短,仅80d左右即可采收青荷藕。因此,应重点施足施好基肥,基肥约占总施肥量的70%,多施腐熟有机肥。五改露地栽培为保护地栽培,莲藕为喜温作物,实行棚膜覆盖栽培,早熟作用十分明显,其中大棚春藕上市期提早到5月上旬。保护地栽培方式,小拱棚、中棚、大棚均可。

  4子莲“早鲜多”栽培技术

  合应用各项技术,增收15000元/hm2元以上,经济效益94500元/hm2。鲜食子莲新品种推广后,由于生产资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大幅下降,经济效益显着提升,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其主要技术:一是改每年挖种繁种为老莲田匀株减苗,不采挖种藕,不重新翻耕种植,而在春季第1~4张立叶抽生期,保留1~3个饱满芽,清理多余莲鞭及芽叶,获得高产增收。二是改粗放灌溉为夏季高温流水降温灌溉,夏季气温高,鲜食莲子容易老,适采期短,不能及时采就会影响鲜食口感,通过流水灌溉,可保持鲜食莲子的嫩度。三是改不打叶为摘除老叶、病叶。及时摘除老叶、病叶有利于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为害。在采摘鲜莲时,同时将伴生的老片摘除,可促进下一朵花的生长,提高产量。9月上中旬气温降到25℃左右时,停止摘除老叶,并要保养老叶,促进地下茎膨大充实。

  5菱角“带果移栽”长季栽培技术

  浙江省已经成功使用大棚栽培菱角,在12月中旬育苗,5月上市,比传统的种植方式提早3个月左右。其主要技术:一是大棚育苗,提早播种,集中育苗,有利于控制环境条件,培育壮苗并提高土地利用率,延长了菱角的生长期从而获得高产。二是带果移栽,在大棚生长至初次开花坐果时,将菱角带嫩果整株移栽至露地,此时露天气温已经回暖,菱角移栽后生长空间更大,马上进入开花结果的旺盛期。三是合理疏盘,及时摘除分蘖产生的小菱盘,防治养分分散流失,促进大菱盘持续开花坐果,同时起到通风透光的作用。四是流水控温,在夏季高温时,通过流水灌溉降温,可防治菱角果实的老化,提高单个果实的重量和品质。五是嫩菱采摘,在结果旺盛期,及时、分批的采收嫩菱,以果皮未硬化、果柄与果未明显分离为采摘标准,防治菱角老熟后脱落。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